1.单选题- (共2题)
2.
为庆祝“春节”,市政府决定在市政广场上增一排灯花,其设计由以下图案逐步演变而成,其中圆圈代表灯花中的灯泡,n代表第n次演变过程,s代表第n次演变后的灯泡的个数,仔细观察下列演变过程,当n=7时,s=( ).


A.162 | B.176 | C.190 | D.214 |
2.填空题- (共5题)
3.解答题- (共8题)
8.
(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
(问题情境)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
(综合运用)(1)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2)若BC:AC=4:7,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4)如图3,在(2)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请问PT-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问题情境)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
(综合运用)(1)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2)若BC:AC=4:7,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4)如图3,在(2)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请问PT-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11.
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开发区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3元,超计划部分每吨按4元收费.
(1)用代数式表示(所填结果需化简):设用水量为x吨,当用水量小于等于300吨,需付款 元;当用水量大于300吨,需付款 元.
(2)某月该单位用水360吨,水费是__________元;若用水250吨,水费__________元.
(3)若某月该单位缴纳水费1300元,则该单位用水多少吨?(请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所填结果需化简):设用水量为x吨,当用水量小于等于300吨,需付款 元;当用水量大于300吨,需付款 元.
(2)某月该单位用水360吨,水费是__________元;若用水250吨,水费__________元.
(3)若某月该单位缴纳水费1300元,则该单位用水多少吨?(请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13.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25km远的B地,甲骑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甲到达B地停留40min,然后从B地返回A地,在途中遇见乙,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恰好为3h.
(1)若设乙的速度为x km/h,则甲的速度为 km/h,甲遇见乙时,乙走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km,甲走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km.
(2)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请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1)若设乙的速度为x km/h,则甲的速度为 km/h,甲遇见乙时,乙走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km,甲走的路程可以表示为 km.
(2)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请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14.
用“⊗”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²+2ab+a.如:1⊗3=1×3²+2×1×3+1=16
(1)求3⊗(﹣1)的值;
(2)若(a+1)⊗2=36,求a的值;
(3)若m=2⊗x,n=(
x)⊗3(其中x为有理数),试比较m、n的大小.
(1)求3⊗(﹣1)的值;
(2)若(a+1)⊗2=36,求a的值;
(3)若m=2⊗x,n=(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解答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