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景成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443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简答题(共4题)

1.
(1)tºC时,将18克氯化铵固体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恰好形成68克饱和溶液,则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克.
(2)已知40º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在40ºC下,将30克氯化钾固体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3)要把100克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请计算需要加水多少毫升._____
2.
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某中学九(3)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潜水艇的总体积为,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g=10N/kg)

(1)印度洋海水的密度比太平洋海水的密度大。潜水艇保持深度不变从太平洋潜行到印度洋,它收到的浮力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力为9.27×106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的浮力是多少?_____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_____
(3)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力是多少?_____
3.
在抗震救灾中,某舟桥部队利用冲锋舟为灾区开辟了水上生命线(如图所示).人们乘坐的冲锋舟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3,冲锋舟自身重为0.6×104N,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求:

(1)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______
(2)为保证安全,理论上这条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水的密度为1×103kg/m3g=10N/kg)_____
4.
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到问题:

(1)写出下列编号所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到____________,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2.选择题(共25题)

5.
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
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
6.
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液化的方法证明空气中也含有水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水循环比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的水循环要活跃
D.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要部分
7.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如图,质量m克的小球悬浮在50℃硝酸钾溶液中,烧杯底部还留有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此时小球收到的浮力是F,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是ρ;当温度下降至23℃时,小球受到的浮力F,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是ρ.此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由以上信息可知(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1.0
31.6
46.0
63.9
85.5
 
A.F=F,ρ>ρ
B.F>F,ρ>ρ
C.F<F,ρ<ρ
D.F>F,ρ<ρ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杯调好的糖水,第一口和最后一口一样甜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9.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0.
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硝酸钾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B.
C.D.
11.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某固体物质在指定溶剂里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某物质在浓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在稀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1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逸出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天气闷热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D.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1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该溶液的质量是(),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72克 不变B.200克增大
C.272克增大D.272克不变
14.
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5.
如图所示两个密度计a、b,a密度计最上部刻线为1,而b密度计最下部刻线为1.若要测定酒精的密度,则应该使用密度计( )
A.a
B.b
C.任意一个
D.都不好用
16.
有一份20℃时的蔗糖溶液,可以证明它是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加入少量固体,还能全部溶解则原蔗糖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仅有少量固体析出则原蔗糖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若没有固体析出则原蔗糖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恒温蒸发2g水,若没有固体析出则为不饱和溶液
17.
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 ℃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40 ℃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10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18.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没放球的杯子最大D.三个杯子一样大
19.
把一个密度均匀的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相等的2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不考虑马铃薯脱水)(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20.
利用橡皮泥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某同学在课外活动中用两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实验:一块捏成球状,一块捏成小船状,把它们一起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现小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小球则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B.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小球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D.小船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21.
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关于该舰艇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吃水深度不变
C.在亚丁湾吃水深度变小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变小
22.
把重5牛、体积为0.6分米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漂浮,浮力为6牛
B.物体悬浮,浮力为5牛
C.物体漂浮,浮力为5牛
D.物体沉底,浮力为6牛
23.
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形状不同的铅球、方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则(   )
A.铅球受到的浮力大
B.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C.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24.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王大伯在用盐水选种时,调好盐水,倒入稻种后,发现大部分种子漂浮在液面上,只有少量种子沉入底部,若要使更多的种子沉入底部,王大伯应该(   )
A.继续加适量盐
B.将调好的盐水放在阳光下使水分蒸发掉一些
C.继续加适量水
D.继续加入比调好的盐水质量分数更大一些的盐水
25.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溶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该放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大致位置的如图是( )
A.B.C.D.
26.
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遨游的“天宫一号”
B.上升的热气球
C.航行的“辽宁号”
D.下潜的“蛟龙号”
27.
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B.浮筒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C.沉船在水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28.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29.
大禹治水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势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3.填空题(共5题)

30.
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形成悬浊液,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31.
如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g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4)如果配制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__(填编号).
A.量取水时,始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D.转移已经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2.
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后,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了不饱和溶液,除了加水还有什么方法使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___。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33.
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建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检验左侧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水的电解,可推出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在水的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34.
“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B_____FD(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2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