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0题)
1.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 )
A.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 B.水往低处流 |
C.将衣服上的灰尘拍下 | D.用吸管喝饮料 |
2.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加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B.降低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C.缩短沸腾的时间 | D.用微水加热使其沸腾 |
3.
当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驶过时,它们必须减速,否则车窗玻璃将会损坏,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现象,那么( )
A.碎玻璃将会飞向车内 | B.碎玻璃将会飞向车外 |
C.碎玻璃沿竖直方向下落 | D.碎玻璃将会飞向车顶 |
4.
近年关于“吸物超人”的报道层出不穷,把陶瓷盘、塑料遥控器、金属勺等物往“超人”胖乎乎汗津津的身上按一下,物体就被身体“吸”住而不掉下来,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超人”身上有强磁性,所以能够吸物 ![]() | B.“超人”身上有静电,所以能够吸物 |
C.“超人”身上有汗水,所以能够粘住物 ![]() | D.“超人”身体吸物是假,大气压物是真 |
5.
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
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
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
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
6.
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000米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 B.高处气温太低 |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
7.
有些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该结构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对“气流偏导器”的形状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 | B.它的上表面呈弧形凸起,底部平直 |
C.它的上表面和底部平直 | D.它的上表面和底部均呈弧形凸起 |
8.
一成年人全身表面积大约为2米2,那么这个人全身所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2×105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已经被压习惯了,人结实所以不在乎 |
B.计算错了,哪能有这么大,真的是这么大一定会把人压扁了 |
C.因为上下、左右、前后压力对称,所以人受到的总压力为零,感觉不到 |
D.因为人体内部结构也有气体,所以人体里外压强可以互相抵消 |
9.
“和谐号”动车停靠在成都东站的情景如图所示。为避免人被“吸”向列车而发生事故,站台上设有距列车一定距离的安全线。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流速大,压强小 | B.气流流速大,压强大 |
C.气流流速小,压强大 | D.气流流速小,压强小 |
10.
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
B.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
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
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
15.
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位置相近,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是全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经度位置 | B.海拔高度 | C.海陆位置 | D.季风影响 |
2.填空题- (共4题)
22.
(1)一根长约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中液面_______,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________而造成的结果。

(2)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离不开钢笔,吸墨水时,先捏笔胆排出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_________作用下进入笔胆。
(3)地球的大气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一天之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
(5)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离不开钢笔,吸墨水时,先捏笔胆排出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_________作用下进入笔胆。
(3)地球的大气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一天之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
(5)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