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做实验时,小科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人等量的稀盐酸(均未知浓度)。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小科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获得相关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

(1)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_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2)计算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

(1)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
(2)计算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3)当货车以90kW的额定功率、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3)当货车以90kW的额定功率、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3.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2.选择题- (共20题)
4.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 问题 | 对问题的回答 |
A |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
B | 火焰为什么向上? |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
C |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
D |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
A.A | B.B | C.C | D.D |
6.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线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D.溶液的pH |
9.
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或可行的是( )
①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②铁能和稀硫酸、CuSO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
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①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人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大米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②铁能和稀硫酸、CuSO4溶液、Cu(OH)2发生置换反应
③碘液能鉴定淀粉的存在,而硫酸铜溶液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④用过量的CaCO3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NO3﹣,Cl﹣ |
B.Mg2+,NH4+,NO3﹣,Cl﹣ |
C.Na+,K+,CO32﹣,Cl﹣ |
D.Cu2+,Al3+,NO3﹣,SO42﹣ |
11.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 B | C | D |
![]() | ![]() | ![]() | ![]()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钾溶液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钡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
B.用铜,稀硫酸和氧气为原料制取硫酸铜 |
C.将酚酞试液滴入pH小于7的溶液中,使溶液显红色 |
D.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氯化氢,将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杂质 |
14.
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低点到达 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
15.
如图甲所示,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A.5N | B.10N | C.20N | D.40N |
16.
下列关于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压缩的弹簧放松,它的长度增加,势能也增加 |
B.同一根橡皮筋拉得越长,它的势能也越大 |
C.树上的两个苹果,位置高的一定比位置低的势能大 |
D.正在下落的两个铅球,5千克的铅球一定比4千克的铅球势能大 |
18.
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G | B.F1>F2>F3>G |
C.F1=F2=F3=G | D.F1>F2=F3=G |
19.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P1≠P2 |
B.W1=W2P1=P2 |
C.W1=W2P1>P2 |
D.W1=W2P1<P2 |
23.
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A.受到的弹力始终不变 |
B.运动过程动能一直增大 |
C.运动过程机械能不变 |
D.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 |
3.填空题- (共7题)
2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应急处理常识:若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扑盖;稀释浓硫酸的时候一定要将_____倒入_____中,若少量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_____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应急处理常识:若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扑盖;稀释浓硫酸的时候一定要将_____倒入_____中,若少量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_____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25.
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硫化亚铁。
(1)硫化亚铁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写出反应方程式 。
在图中,应选用图 作为制取H2S的装置.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的 导管进入.
(1)硫化亚铁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
(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写出反应方程式 。
在图中,应选用图 作为制取H2S的装置.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的 导管进入.

26.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1)这包白色粉未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③步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烧杯底部的白色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_。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1)这包白色粉未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③步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烧杯底部的白色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_。
27.
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用氯化铁溶液将几张相同的滤纸润湿,干燥后点燃滤纸,发现滤纸边缘出现红热现象,滤纸不能燃烧完全,最后产生黑褐色固体;用磁铁靠近这些固体,大量黑褐色固体随磁铁的移动而移动。
同学们探究黑褐色固体的成分。他们将黑褐色固体研成粉末状并分为三份,分别放入试管甲、乙和丙中,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甲的实验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这说明黄绿色溶液中含有___。
(2)分析试管甲、乙的实验结果,可知黑褐色固体不是铁单质,因为___。
(3)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黑褐色固体中有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黑褐色固体是氧化物吗?___。(填“是”或“不是”)
(4)含有氯化铁的滤纸在燃烧过程中,滤纸中的化学能转化成___。
同学们探究黑褐色固体的成分。他们将黑褐色固体研成粉末状并分为三份,分别放入试管甲、乙和丙中,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甲 | 加5 ml蒸馏水,搅拌并赶走气泡,沿试管壁注入少量浓盐酸 | 黑褐色粉末溶解,溶液呈黄绿色,上层漂浮少量黑色物质,未见气泡冒出 |
取少量黄绿色溶液,滴入硫氰化钾溶液 | 溶液变为血红色 | |
乙 | 加2ml CuSO4溶液中,振荡,静置 | 溶液颜色未变,过滤得到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褐色固体,未见红色固体析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甲的实验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这说明黄绿色溶液中含有___。
(2)分析试管甲、乙的实验结果,可知黑褐色固体不是铁单质,因为___。
(3)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黑褐色固体中有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黑褐色固体是氧化物吗?___。(填“是”或“不是”)
(4)含有氯化铁的滤纸在燃烧过程中,滤纸中的化学能转化成___。
28.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D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D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9.
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______m,大小为______N,他的身体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