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实验A班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381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1

1.简答题(共8题)

1.
某同学为了测定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现提供的化学试剂有:铜粉、氧化铜、无水氯化钙、硫酸铜晶体、稀硫酸、稀硝酸、浓硫酸、浓盐酸、锌粒。

(1)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进气管出口为多孔球泡,多孔球泡除导气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完成后,冷却时,发现玻璃管D中有水珠残留,此时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反应前,先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分别依次为W1和W2,反应完成之后,冷却、再称量,质量分别依次为W3和W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的算式为(用含W1、W2、W3和W4的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要求实验更精确,可在装置E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此U形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测得m(H):m(O)>1:8,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装置C中硫酸的浓度不大,作用不太好
B.装置E后缺少干燥装置
C.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时,称量值均偏大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2.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所得相关数据纪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所用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200
加入金属的质量/g
m
1.25m
2m
2m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5
0.6
0.8
 
试计算:(1)甲同学加入锌的质量m?
(2)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善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本要素。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回答下列两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

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
(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4.
已知:温度一定,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分子数成正比。将一小块焦炭和mg(克)氧气同时放入一装有压力表的容器中,压力表示数为P0,当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压力表示数为P1,
(1)如果:P0<P1,则:焦炭质量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P0=P1,则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P1是P0的n倍,则W的值是多少? n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
5.
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求: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6.
按要求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检验市场上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元素符号为I) 的一种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使食盐样品溶液跟一种试剂X反应(KIO3 +5X+6HCl═6KCl+3I2+3H2O)。这种试剂X是 ,要完成这种实验还需要的一种物质是     (填名称),它遇到 会变蓝。
(2)有一种浸液,其配方如下:NaOH 6g、NaCl 10g、Ca(OH)2 59g、茶叶5g、H2O 210mL,用该浸液浸泡鸭蛋可制无泥皮蛋。配制浸液时,是否可以用生石灰和纯碱代替NaOH和Ca(OH)2。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3)调味用的食醋中含有醋酸(用HAc表示其组成),可以用来浸泡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从含Cu2S的铜矿石中炼出铜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
①先将该矿石通空气高温煅烧,生成一种黑色固态氧化物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态氧化物;
②将燃烧过的矿石上加适量的未经燃烧的铜矿石,混合均匀后隔绝空气再进行高温煅烧,结果得到金属铜和上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7.
某同学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对一个电路元件A进行了探究。他将元件A与电源、开关、变阻器、电流表串联成电路,在元件A两端并联—个电压表,研究通过元件A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1)请在图甲中画出元件A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图线;
(2)然后,该同学在电路中去掉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再连接一个电阻R,如图乙示。若电源电压为5伏并保持不变,元件A消耗的功率超过4瓦时将被烧坏。
①串联电阻R至少要多大才不会烧坏电路元件A?
②在保证不致烧坏电路元件A的条件下,R值为多大时? 输入给R的功率达到最大,此最大功率值为多大? (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桥板AB,A端连在桥墩上可以自由转动,B端搁在浮在水面的浮箱C上。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P从A处匀速驶向B处,设浮箱为长方体,上下浮动时上表面保持水平,并始终在水面以上,上表面面积为S;水密度为ρ;汽车未上桥面时桥板与浮箱上表面夹角为α;汽车在桥面上行使的过程中,浮箱沉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求:深度的增加量ΔH跟汽车P离开桥墩A的距离X的关系? (汽车P可以看作一点)。

2.选择题(共12题)

9.
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
①通过NaOH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A.CO、CO2、N2 B.CO、CO2、H2O(气体)
C.H2、CO2、N2D.H2、CO、H2O(气体)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该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11.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12.
硝酸盐分解很有规律,例如:硝酸铜热分解可得氧化铜、四体积二氧化氮和一体积氧气。把硝酸铜热分解后产生的气体收集在一个大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带火星的木条与在空气中时的现象几乎一样
C.带火星的木条马上熄灭
D.无法判断
13.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及铁粉,加入足量的水过滤下列描述的情形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Cu2+,Mg2+
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Fe2+,Cu2+,Mg2+,Ag+
C.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Fe2+,Cu2+,Mg2+,Ag+
D.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Cu2+,Mg2+
14.
下列各组物质(每组的最后一种物质都是足量的),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搅拌、过滤,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性物质的一组是()
A.CaCl2、Ca(NO32、Na2CO3
B.MgSO4、Fe(OH)3、Ba(OH)2
C.Cu(NO32、HCl、NaOH
D.Ag、Al、CuSO4
15.
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有下列描述或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
B.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增大
C.在空气中铝比铁更耐腐蚀,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D.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
16.
已知HCl、NaOH、Al(OH)3、AlCl3和NaAlO2溶液之间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例如:
①NaAlO2+HCl+H2O=NaCl+Al(OH)3
②Al(OH)3+3HCl=AlCl3+3H2O
③AlCl3+3NaOH=3NaCl+Al(OH)3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3NaAlO2+AlCl3+6H2O=3NaCl+4Al(OH)3
下列示意图(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物的质量/g,横坐标为加入AlCl3溶液的体积/mL)中,能够正确描述往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产生沉淀物的质量与滴加的AlCl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的是( )
A.B.C.D.
17.
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硅不能与盐酸反应,将含铁、铝、硅的合金样品分为等质量的两份,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充分反应,测得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该合金样品中铁、铝、硅的质量比不可能是()
A.112:81:28B.336:27:84
C.324:135:36D.56:81:56
18.
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一系列与甲烷(CH4)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依次递增。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戊烷(C5H12)等,依据它们分子组成的变化规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10个碳原子的癸烷分子式是C10H24
B.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每增加1个,氢原子数随之增加2个
C.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组成可用CnH2n+2 (n≥1)表示
D.这一系列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烷
19.
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碱 ②酸 ③酸性氧化物 ④碱式盐 ⑤酸式盐 ⑥铵盐 ⑦结晶水合物
A.只有①④⑦B.只有②⑥C.只有②⑤⑥D.只有③⑦
20.
有一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只放出α射线 (α=)。 [提示:左上角数字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左下角数字为该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下列何者为原子核衰变后Z原子核?( )
A.B.C.D.

3.填空题(共2题)

21.
化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下列各物质中涉及固体或沉淀的颜色有红色、黑色、红褐色、白色,涉及溶液的颜色有无色、蓝色、浅绿色、黄色。已知L、H均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E+N→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转化成B有多种方法,写出一种不是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如图所示,将电阻为R的均匀裸导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导体圆环,环上放着两根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平行直导线a、b,a、b相距等于圆半径r。现让直导线a、b在环面上移动,移动过程中a、b导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距离为r,并始终与导体环有很好的接触,则在a、b移动的过程中两直导线间电阻的最大值Rmax=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值Rmin=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8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