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2.
近期一则吃穿山甲的网帖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穿山甲是一种濒危野生动物,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每年1胎、偶尔产2胎。下列特征能判断穿山甲为哺乳动物的是()
A.全身有鳞甲 | B.具有四肢 | C.挖穴而居 | D.胎生 |
3.
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
B.月相变化: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
C.内燃机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D.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 |
4.
1922年,加拿大生理学家班廷与助手贝斯特从羊的胰脏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并注射到因割掉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发现该狗的病症减轻,这种提取物是()
A.血细胞 | B.血浆 | C.胰液 | D.胰岛素 |
5.
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 |
B.血液化验时,出现白细胞增多,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出现炎症 |
C.发烧时,体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39℃,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 |
D.发高热的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
7.
小科用研钵将约20克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倒入一小烧杯。在玻璃片上洒上少量水,并将小烧杯放在玻璃片上。再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静止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出现“结冰”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
B.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
C.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
D.把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
8.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对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
C |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D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食盐反应 |
A.A | B.B | C.C | D.D |
10.
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夹芯板、地板、家具都可能释放出甲醛(CH2O),它是室内污染物之一。纳米二氧化钛(TiO2)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发生氧化,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二氧化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TiO2属于氧化物 |
B.甲醛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
C.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甲醛 |
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 ![]() |
11.
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A.经过最高点时,运动员相对地面的速度为零 |
B.起跳时,用力蹬地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C.助跑阶段,运动员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来越大 |
D.落地后坐在沙地上不动,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12.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220伏以下 |
B.开关接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
C.家庭电路中安装熔断器是为了防止触电 |
D.家用小功率用电器没必要接三脚插头 |
13.
某型号酒精检测仪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已知R0为定值电阻, 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浓度c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酒精浓度高时,电压表的示数小 | B.当酒精浓度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小 | C.无论酒精浓度怎样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总是不变 | D.无论酒精浓度怎样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总是不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