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1.
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 B.猜想与假设 |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D.交流与合作 |
2.
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实验失败 |
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
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
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
4.
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 B.建立假设 |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 D.作出解释 |
6.
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加尔卡修湖,有人拍到了一只非常罕见的粉红宽吻海豚。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首次发现的粉红色海豚。鲸类和海豚保护组织的高级生物学家里吉娜·斯尔维亚称,尽管它看起来是粉红色的,但这可能是海豚的一种白化变异,目前还不清楚它所遗传的是何种白化病。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 B.建立假设 |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 D.作出结论 |
7.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轻便、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
A.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
B.它的轻便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10.
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
B.进行科学探究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
C.进行科学探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
D.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探究 |
11.
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他曾经看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 |
B.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 |
C.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 |
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
12.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
花盆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向阳处 | 20℃ | 充足 |
乙 | 向阳处 | 20℃ | 不充足 |
A.阳光 | B.空气 | C.温度 | D.水分 |
13.
下表所列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数量在25小时内增长的实验。图中哪个曲线最能反映左表的结果( )
时间 | 细菌数量 | 时间 | 细菌数量 |
0 | 750 | 15 | 35000 |
5 | 9000 | 20 | 11000 |
10 | 44000 | 25 | 6000 |
A.![]() | B.![]() |
C.![]() | D.![]() |
14.
为了探究“磁铁受热时磁性如何变化”的问题,小良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铁一段时间,大头针纷纷落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加热可以使磁铁磁性减弱 |
B.加热不影响磁铁的磁性 |
C.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增强 |
D.大头针落下是由于磁铁受热膨胀 |
15.
在课堂上做“黑盒”实验时,小明将一块磁铁靠近盒子,发现磁铁被盒子内的物体吸引,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盒内的物体中一定不含有塑料 |
B.盒内的物体中可能含有铁 |
C.盒内的物体一定是铁块 |
D.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
16.
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
2.填空题- (共3题)
17.
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_____和______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_______,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__。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__________。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_________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18.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