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检测_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774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简答题(共3题)

1.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从图B中写出你认识的玻璃仪器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
A.熄灭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B.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熄灭酒精灯
(3)A.B.C三个图中都用到同一玻璃仪器,但它的作用却不相同,在图C中它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______克,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__。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有______。
①食盐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
现有200g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取哪些方法?(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3.
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2.选择题(共15题)

4.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5.
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木糖醇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时溶解度是70克
B.60℃时溶解度是70克
C.溶解度不受温度影响
D.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自来水厂生产水,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杀菌
C.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D.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蒸馏、吸附沉淀
7.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侯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8.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9.
洗衣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洗涤剂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洗涤后衣服上一定没有残留洗涤剂
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溶解
10.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时,将甲、乙、丙分别配制成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溶剂不变),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只有甲的溶液
B.只有丙的溶液
C.甲、乙的溶液
D.甲、乙、丙的溶液
11.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12.
实验室需要100g质量分数为3%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用3g氯化钠与100g水配制得到
B.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C.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托盘上称取
D.用50g质量分数为 6%氯化钠溶液与50g水配制
13.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
14.
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系统,内蒙古是草原生态系统,而新疆则是荒漠群落,起主导作用的生态条件是()
A.光照的不同B.温度的不同
C.土壤条件的不同D.降水量的不同
15.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A.尽管水分子很小,但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B.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的大量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在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16.
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你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如图)。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A.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
B.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17.
如图所示,A为木球,B为某种塑料球,C为铜球,三个球的体积相同,且都静止在水中,则()
A.A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剪断细线,A球将上升
B.B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B 球没入水中最深
C.C球受到的浮力最小,因为剪断细线,C球将下沉
D.三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因为三球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18.
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石料的重力是1400N
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
D.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

3.填空题(共7题)

19.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如图模型,请回答:

(1)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蒸发20 克水后,析出氯化钠晶体质量________克,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20.
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1.
研究物质溶解性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甲图。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2.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水的电解
图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2中用“”、“”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_________。
23.
小明用手把重为8N,体积为1.2×10-3m3的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__。(后一空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ρ=1.0×103kg/m3
24.
小明清洗甜瓜时发现它漂浮在水面,此时甜瓜受到的浮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小明想知道甜瓜的密度,于是将甜瓜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溢出水410mL,再使甜瓜向下浸没在水中,又溢出水25mL,此时甜瓜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增大了________N(g取10N/kg),甜瓜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25.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______
A.B-F-C B.E-A-G C.A-D-G D.A-G
(2)驱动上图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
A.地热能
B.太阳能和重力能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重力能
(3)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下列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_________
A.G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