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侯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6 10:4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t
2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
(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图1中a溶液温度从t
2
℃降低到t
1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同类题2
小明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KNO
3
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
3
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
3
溶液。取40克KNO
3
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
3
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____。(填烧杯序号)
(2)计算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结果精确到0.1%)。
(3)已知KNO
3
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可多选)
A所用KNO
3
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KNO
3
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D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E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克KNO
3
晶体
同类题3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溶液,M点的意义:
,该温度下3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
同类题4
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同类题5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__,该温度下,甲溶液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3)第3杯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第2个烧杯_____第3个烧杯(填“>”、“=”或“<”)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