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1.5g。则这种奶粉合格吗?_____________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1.5g。则这种奶粉合格吗?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2.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
3.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6.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 |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
D.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有百益而无一害 |
8.
花青素(化学式 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
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7g |
C.花青素中的 C,H,O 元素质量比是 15:11:6 |
D.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插座发生短路了 | B.进户的零线断了![]() |
C.进户的火线断了 | 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
14.
煤气中加人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
4CO2+2SO2+6H2O,则X是()

A.C4H12S2 | B.C2H6 |
C.C2H6O2 | D.C2H6S |
15.
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为了让铁钉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将滑片向左端滑动 | B.将滑片向右端滑动 |
C.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 | D.去掉一节干电池 |
3.填空题- (共11题)
17.
下图表示从有光照开始,一段时间A、B、C、D四种植物CO2释放的相对量随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呼吸作用强度是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释放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前量减去后量就是CO2释放的相对量)

(1)CO2进出植物的门户是叶片的________ 。
(2)a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D植物的曲线表明:这段时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其________ 作用强度也增大。
(4)在较弱光照强度下,四种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是________ 。(填“A”或“B”或“C”或“D”)。
(5)四种植物都能适应环境,这是________ 的结果。

(1)CO2进出植物的门户是叶片的________ 。
(2)a点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D植物的曲线表明:这段时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其________ 作用强度也增大。
(4)在较弱光照强度下,四种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是________ 。(填“A”或“B”或“C”或“D”)。
(5)四种植物都能适应环境,这是________ 的结果。
18.
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甲+单质乙
化合物丙+单质丁,如果丙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丁是红色固体,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甲+单质乙

19.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代号填空.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
(2)人体缺少________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充入灯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________ ;
(4)表示两个镁离子的是________ ;
(5)能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 .
A.2Mg2+ | B.KNO3 | C.氖气 | D.碘 | E.肥皂水 |
(2)人体缺少________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3)充入灯泡中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________ ;
(4)表示两个镁离子的是________ ;
(5)能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 .
20.
现有①氧气,②空气,③二氧化碳,④氯酸钾,⑤硫,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1.
春节期间,小科用元素名称写了一句对联:“Ag(银)Zn(锌)Na(钠)F(氟)Ga(镓)Hf(铪)Mg(镁)”,寓意“迎新纳福家和美”。
(1)这些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中的_____数不同;
(2)氟单质(化学式 F2)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在化合物中氟呈-1 价,镓(Ga) 在形成的化合物中主要呈+3 价,则氟和镓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这些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中的_____数不同;
(2)氟单质(化学式 F2)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在化合物中氟呈-1 价,镓(Ga) 在形成的化合物中主要呈+3 价,则氟和镓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2.
把干燥、纯净的10g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热并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为9.36g.问: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 g.
(2)9.36g固体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
(3)试计算出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____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 g.
(2)9.36g固体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
(3)试计算出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____
25.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的磁铁A保持静止,则A受到向________(填“左”、“右”)的摩擦力。若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正在变大,说明此时滑片P________(填“向右”、“向左”)移动。

26.
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所示,将两只二极管与线圈连成并联电路,并将两只二极管的正负极接成相反情形.使磁铁在线圈中左右移动,此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该装置发光根据的是________原理,生活中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机器有________.小波同学认为用一只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什么要用两只呢?我们可以这样说服小波:实验中要用两只二极管的好处,是因为可以方便地研究________的关系.

27.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一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________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一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________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