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2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p,结果鸡蛋吐了出来。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的名称,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

2.
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2.5g石灰石样品,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1)将石灰石样品研碎的目的是 。
(2)12.5g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 g.
(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将石灰石样品研碎的目的是 。
(2)12.5g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 g.
(3)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2)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中杂质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3)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2)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中杂质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3)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课外活动中,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5.
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图.原料石灰石中含有杂质主要是MgCO3、MgSO4和Al2O3.

(1)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
(2)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填化学式)提高产品纯度.

(1)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
(2)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填化学式)提高产品纯度.
2.选择题- (共13题)
6.
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
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
7.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碳酸质量增加 |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
8.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关于该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A.该化肥不宜与熟石灰混用 |
B.该化肥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95% |
C.该化肥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
D.NH4NO3属于盐 |
9.
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碱、盐”知识后,结合常见酸(HCl、H2SO4)的性质与变化绘制出右图。图中“—”两端的物质都能够发生反应,其中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其它连线的产物也都是盐和水的是( )


A.A | B.B | C.C | D.D |
10.
有以下四种溶液: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Cl。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一一鉴别,鉴定出各物质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①④ |
12.
下表记录了在物质X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三种物质的溶液后产生的现象。由此可知,物质X可能是 ( )
加入的物质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紫色石蕊试液 |
物质X中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溶液变红 |
A.Ca(OH)2 | B.CO2 | C.CuSO4 | D.HCl |
13.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①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15.
下列出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7.
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些无色溶液中()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B.一定含有银离子 |
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 |
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或两者都有 |
18.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 + CO2 + H2O =NH4HCO3
②NH4HCO3+ NaCl = NaHCO3↓ + NH4Cl
③2NaHCO3
2Na2CO3+H2O+CO2↑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①NH3 + CO2 + H2O =NH4HCO3
②NH4HCO3+ NaCl = NaHCO3↓ + NH4Cl
③2NaHCO3

A.置换反应 | B.化合反应 |
C.分解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3.填空题- (共12题)
19.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被称为“万能瓶”。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_______ 口进入(填“a”或“b”);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则气体应从____ 口进入(填“a”或“b”);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被称为“万能瓶”。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
②若想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在B装置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则气体应从
20.
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上表中 来涂抹止痒。(用序号填写)
(2)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质 | 醋酸 | 高锰酸钾 | 熟石灰 | 纯碱 |
化学式 | CH3COOH | KMnO4 | Ca(OH)2 | Na2CO3 |
(1)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上表中 来涂抹止痒。(用序号填写)
(2)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
21.
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时,溶液变黄,并常有气泡产生,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上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 (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 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_____ ,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

(1)根据上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4.
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石灰乳是 (填化学式)的俗称。
25.
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时的溶解性”。
请利用此表完成下列任务:
(1)查Cu (OH)2的溶解性:____________(填“溶”或“不溶”)。
(2)化学方程式表示CuSO4与一种碱的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
| OH- | Cl- | CO32- | SO42- |
H+ | | 溶 | 溶 | 溶 |
NH4+ | 溶 | 溶 | 溶 | 溶 |
Zn2+ | 不 | 溶 | 不 | 溶 |
Cu2+ | 不 | 溶 | 不 | 溶 |
请利用此表完成下列任务:
(1)查Cu (OH)2的溶解性:____________(填“溶”或“不溶”)。
(2)化学方程式表示CuSO4与一种碱的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
26.
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1)由于人的胃里有盐酸,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_________ 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含醋酸(CH3COOH)的酸性调味料,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1)由于人的胃里有盐酸,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
27.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右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
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当pH=4时,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地生长,这是因为 。
(2)如果施用一种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的肥料,当土壤的pH在 时,植物的吸收率较高。
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当pH=4时,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地生长,这是因为 。
(2)如果施用一种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的肥料,当土壤的pH在 时,植物的吸收率较高。
29.
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①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 (填写“甲”或“乙“)。
②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 (填写“甲”或“乙“)。
②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