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11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

1.简答题(共5题)

1.
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
①图乙装置中能防止所测CO2体积偏小的措施是_____
②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则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
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因不慎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已经部分变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测定该瓶试剂变质的程度,他们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依次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取该瓶中的试剂20g加水配制成溶液;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第三步:过滤、干燥、称量,生成沉淀为5g。
(1)若该瓶试剂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为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2)计算该20g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假设该步骤中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2)振荡后,在悬浊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白色固体肯定存在的物质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为了证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原白色固体溶于足量水,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________(填写一种混合物分离的物理方法)
③取第②步所得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若有_______现象产生,就可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4.
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
5.
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一种物品自动筛选器,可将质量小于一定标准的物品自动剔除,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轻质传送带上的物品,经过装有压敏电阻R的检测区时,使R的阻值发生变化,其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12V,R0为定值电阻,当电路中电压表示数小于2.4V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不达标的物品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g取l0N/kg。试问:

(1)当物品随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品(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2)当检测区上没有物品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求R0的阻值为多少?
(3)该物品自动筛选器,可将质量小于多少千克的物品自动剔除?

2.选择题(共19题)

6.
小明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为进一步放大细胞结构,他将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小明的下一步操作是
A.调节粗准焦螺旋B.转动物镜转换器C.调节反光镜D.调节细准焦螺旋
7.
下列各组物质中,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烧碱、氧化钠、Na2O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石灰石、碳酸钙、CaCO3D.熟石灰、氧化钙、CaO
8.
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弹簧秤下挂着一块磁铁。现在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逐渐滴入硫酸铜溶液至过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一直保持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趋于稳定
D.逐渐变大,最后趋于稳定
9.
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盐酸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
10.
有一种“白纸血印”的街头骗术。原本是一张雪白的纸,只见“大师”用力一拍,纸上竟然出现了一个血手印,表明妖魔鬼怪被降服。接下来“大师”把纸放入“水”中,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表明妖魔鬼怪被驱走。其实“大师”事先在手上涂了碳酸钠溶液,在白纸和水中各加入了一种化学试剂,则在水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可能是(  )
A.稀盐酸B.酚酞试液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11.
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FeCl3、CuSO4、NaCl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12.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
A.KCl(K2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B.MnO2(KC1)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3.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
过量稀硫酸
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
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
加入硝酸钾晶体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
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
中加入稀硫酸




 
A.AB.BC.CD.D
14.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15.
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SO42-
16.
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存放下列物质的烧杯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变小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②③⑤B.③⑤C.①⑥D.①
17.
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硫酸中氢离子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紫色石蕊鉴别硫酸溶液和硫酸钠溶液B.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实验室用硝酸钡鉴别硫酸和盐酸D.用稀硫酸来除去铁锈
18.
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2HCl+FeO=FeCl2+H2O
B.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CO+O2=CO2
19.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物质的认识
B.食品安全
①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②CO与CO2元素组成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有碱性,都属于碱
①用大量亚硝酸钠腌制肉制品延长保质期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适量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科的价值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有白烟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
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A.A   B.B    C.C    D.D
20.
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科学的灵魂。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B.干燥氨气
C.测定某溶液的pHD.检查气密性
21.
科学研究发现,氢元素有3种不同的原子:H、D、T,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依次为0、1、2,这3种原子与金属锂(元素符号为Li,相对原子质量为7)形成的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是“神舟七号”的燃料。则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
A.H、D、T质子数之比为1:2:3B.H、D、T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C.LiH、LiD、LiT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D.LiH、LiD、LiT中Li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22.
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
23.
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水,一个小球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设想当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时,则图中的小球将
A.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上运动
B.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小球向下运动
C.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静止不动
D.球受到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小球向下运动
24.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托盘和砝码总重量为6 N,弹簧秤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部分砝码,使总重量减小为4 N,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B.A将向左边运动
C.A仍静止不动D.弹簧秤的读数减小

3.填空题(共7题)

25.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1)按甲图实验,若要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前应对装置作如何处理?答:_____。
(2)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若用丙图装置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组实验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转换法,以下研究中也用到了转换法的是_____。
A.用光路图表示光的传播
B.用灯泡发光来判断电路中有电流
C.用红墨水的扩散来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6.
如图所示,该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洗气、检验、储气等多种用途:

⑴若用此装置来除去氢气中混入的少量水蒸气,在锥形瓶内应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⑵若要验证氢气中是否混入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则锥形瓶内应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⑶若用来收集气体氢气或二氧化碳时,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则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
2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无处不在,他们一有时间就低头玩手机。手机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体健康。
(1)在黑暗的环境中看手机,屏幕的强光会使瞳孔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这是瞳孔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有关资料表明,长期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眼球晶状体的曲度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或使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近视,光线通过近视眼的折光系统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2)玩手机时,脑垂体减少分泌褪黑色素,导致睡眠减少。褪黑色素等激素通过_____运送,与_____一起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28.
(1)请根据表中物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序号




物质
醋酸
氧化铁
熟石灰
纯碱
 
①选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澄清溶液由HNO3、Na2SO4、K2CO3、CuCl2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组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 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29.
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要测定B试管中溶液的pH,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相比结果将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30.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甲所示;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体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则物体在第3秒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牛;第9秒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牛;物体第16秒末撤去力F,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改变?_____。
31.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