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2574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简答题(共1题)

1.
如图所示,笑笑为了测量出一块石头的体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了一个实验:

①在一个底面内直径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水,量得水面的高度是4cm;
②将石头放入水中后,量得水面的高度是6cm。求这块石头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

2.选择题(共20题)

2.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3.
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蛟龙号”潜水B.“神舟十一号”飞天
C.沙漠干旱沙雨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
4.
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AB.BC.CD.D
5.
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
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7.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猜想与假设 ②评估 ③提出问题 ④分析论证 ⑤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⑤⑥④②⑦
C.③①④⑤⑥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
8.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肯定大于15 mLB.肯定小于15 mL
C.肯定等于15 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 mL
9.
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
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①②④⑤B.③⑤C.①④⑥D.①④⑤⑥
11.
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都对
12.
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B.0.005厘米C.0.1厘米D.0.1毫米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加热烧杯中液体B.放置洗净的试管
C.锌粒放入试管D.嗅闻气体气味
14.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6.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B.C.D.
17.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4m=3.4÷1/1000mm=3400mmB.3.4m=3.4m÷1/1000=3400mm
C.3.4m=3.4m×1000mm=3400mmD.3.4m=3.4×1000mm=3400mm
18.
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面积
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19.
2016年2月,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为黑洞的存在作出了有力证明。测量是物理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关于测量的描述准确的是(  )
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测量时不必将温度计始终与被测物体接触
C.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使用时必须使用镊子取放砝码
D.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必须竖直使用
20.
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21.
用力挤压塑料瓶时,很容易看到塑料瓶被压扁,那么用力挤压玻璃瓶时能否发生形变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下列关于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或科学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使用更粗的玻璃管
B.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水的温度升高
C.该实验说明在挤压过程中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D.实验中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3.填空题(共8题)

22.
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25圈的总长度是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mm;若由于疏忽,在数铜丝匝数时少了一匝,则测量的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在绕线时铜丝之间有间隙,则测得结果将_____。
23.
量筒的用途是_____,测量前要看清它的_____和_____;量筒必须_____,视线要跟_____保持水平;实验室量取7mL水,应选用_____mL的量筒;如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_____mL。
24.
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新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__________;一只冰箱的体积大约是250____________;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__________________。
25.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温度的单位是_____,体积的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测量温度用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来测量液体体积。
26.
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
27.
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_____。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_____。
2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29.
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用来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 常用来搅拌的是__。
① 烧杯 ② 滴管 ③ 玻璃棒 ④ 酒精灯 ⑤ 药匙 ⑥ 试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