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2.选择题- (共17题)
2.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
3.
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旋转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是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AOC区域上 | B.BOC区域上 |
C.AOD区域上 | D.BOD区域上 |
5.
如图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等两个力。 |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物体间接触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
8.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rn/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 | B.7m |
C.15m | D.25m |
9.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2.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它所受到的力成正比 |
B.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值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
C.弹簧测力计的准确程度可以从其板面上所标的最小数值看出来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3.
如图甲所示,晓明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 |
B.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于推力大小 |
C.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 |
D.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 |
15.
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润滑油可以使接触表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 |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
D.鞋底刻有花纹,是因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
16.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
17.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km/h | B.70km/h |
C.52.5km/h | D.30km/h |
3.填空题- (共10题)
19.
如图所示,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请回答下列小题,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___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小题,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 C.不受力 |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___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_________。
21.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空间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难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_______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____________(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__。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 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_______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____________(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__。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如图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25.
足球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奋力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头也受到了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
26.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