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①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③______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④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熊咆龙吟殷岩泉,⑤______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1)①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③______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④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熊咆龙吟殷岩泉,⑤________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吾道付逶迤法意”一句中用“逶迤”表明人生道的曲折、坎坷。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小题3】有人认为《夜坐》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诗歌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这看诗、对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加以对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细雨蒙蒙,野外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烟,枫叶已红,蓼花盛开。 |
B.诗中借枫叶,蓼花、宿雁、寒蛩等景物,渲染出秋天凄凉萧索的景色。 |
C.“少年成老大”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虚度人生的感慨以及心中的郁闷不平。 |
D.最后一句借“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痛苦。 |
A.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张九龄《自彭蠡湖初入江》) |
B.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陈子昂(感遇》) |
C.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白居易(苦崔常侍晦叔》) |
D.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孟郊(送李翱习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
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麴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
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节选自《列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又想和你别离了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文成,则名位至矣。
(2) 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6】本文讲述了子产兄弟极尽享乐的事实,但邓析反而称赞他们是真人。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说明理由。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
而有兄曰公孙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麴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庭比房数十,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
子产日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
邓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侨之言,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矣,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我又欲与若别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节选自《列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荒于酒也 荒:恐慌 |
B.子产日夜以为戚 戚:忧愁 |
C.俟易及之死 俟:等待 |
D.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忙:通“茫” |
A.郑国以治 夫夷以近 |
B.而家则乱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因间以谒其兄弟 蒙故业,因遗策 |
D.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 臣死且不避 |
A.朝之室也聚酒千钟 公孙朝的家里聚集了千钟美酒 |
B.将奚方以救二子 你有什么办法来挽救我这两个兄弟呢 |
C.则朝自悔而夕食禄矣 那么早上悔悟了晚上就会吃上俸禄 |
D.我又欲与若别之 |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文成,则名位至矣。
(2) 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诸侯国畏惧郑国是因为郑国得到子产强有力的治理。 |
B.听从邓析的建议,子产晓之以理劝说兄弟二人改邪归正。 |
C.兄弟二人对子产的劝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会我行我素。 |
D.经过一番争论,兄弟二人所讲述的道理让子产心服口服。 |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4.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这些超级工程成为了时代标志性符号。它们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也见证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之路。
盾构机是开凿隧道的必要设备,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4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将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孟加拉国,成为中国一张新的“国家名片”。由此人们不禁想起了“天和号”——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发历程。
南京扬子江隧道并不是长江沿线第一条过江隧道,但由于双管双层的超大直径盾构、江底地质条件复杂,被专家视为迄今为止在长江上修建的“技术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工程”。当时,全球只有一家外国公司拥有类似条件的盾构机制造经验,施工方计划向这家公司订购两台盾构机。然而外方开出7亿元一台的“天价”,并声明绝不降价。中方研发人员深深感到:喊破嗓子去低头求人,不如甩开膀子自己干,国之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决心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
研发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都是第一次出现,研发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实现核心零部件——油缸的国产化,研发人员每天7点多就上班,1点钟左右下班。通过前前后后近半年的实验,最终确定了超大直径盾构机油缸的制造检验标准,国产盾构油缸终于问世。
一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由上万个大小不一的零件组成,每个国产化零件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天和号”的研发经过千百次的设计、修改、检验和再修正,整台设备最终设计确认的图纸就有7000多张,叠放在一起有一人多高。
“天和号”应该是中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直径最大、难度最高的盾构机。回忆它的研发过程,中交盾构机项目负责人张伯阳感叹,“没有担当就没有创新精神。你都不敢担当,你还敢创新吗?我们都不愿意过么做,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发展?”
“天和号”盾构机实现了50%的国产化率,而即将出口孟加拉的盾构机国产化率已经提高到95%。它将被用于中国目前海外最大的盾构公路隧道项目,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取材于“央视网”相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天和号”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最能准确表现“天和号”研发过程的是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这些超级工程成为了时代标志性符号。它们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也见证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之路。
盾构机是开凿隧道的必要设备,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4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将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孟加拉国,成为中国一张新的“国家名片”。由此人们不禁想起了“天和号”——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发历程。
南京扬子江隧道并不是长江沿线第一条过江隧道,但由于双管双层的超大直径盾构、江底地质条件复杂,被专家视为迄今为止在长江上修建的“技术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工程”。当时,全球只有一家外国公司拥有类似条件的盾构机制造经验,施工方计划向这家公司订购两台盾构机。然而外方开出7亿元一台的“天价”,并声明绝不降价。中方研发人员深深感到:喊破嗓子去低头求人,不如甩开膀子自己干,国之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决心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
研发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都是第一次出现,研发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实现核心零部件——油缸的国产化,研发人员每天7点多就上班,1点钟左右下班。通过前前后后近半年的实验,最终确定了超大直径盾构机油缸的制造检验标准,国产盾构油缸终于问世。
一台超大直径盾构机,由上万个大小不一的零件组成,每个国产化零件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天和号”的研发经过千百次的设计、修改、检验和再修正,整台设备最终设计确认的图纸就有7000多张,叠放在一起有一人多高。
“天和号”应该是中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直径最大、难度最高的盾构机。回忆它的研发过程,中交盾构机项目负责人张伯阳感叹,“没有担当就没有创新精神。你都不敢担当,你还敢创新吗?我们都不愿意过么做,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发展?”
“天和号”盾构机实现了50%的国产化率,而即将出口孟加拉的盾构机国产化率已经提高到95%。它将被用于中国目前海外最大的盾构公路隧道项目,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取材于“央视网”相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天和号”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即将出口孟加拉国的“天和号”将成为中国新的“国家名片” |
B.外方的技术垄断,市场垄断激发了中方研发人员自主研发“天和号”的决心 |
C.核心零部件油缸的7000多张图纸见证了研发人员的艰难付出 |
D.“天和号”是现今技术最先进、直径最大,难度最高的盾构机 |
A.临渊羡鱼 | B.亦步亦趋 | C.迎难而上 | D.青出于蓝 |
5.
材料一
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实现商业运营,“蓝鲸一号”钻探平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回顾2017年,中国制造的高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国内外不少人直呼“厉害了,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一批重大标志性的项目和工程陆续落地,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飞机、集成电路、新材料、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欣喜于中国制造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2倍,价格下降了70%;纯电动汽车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以上,与国际水平相当。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抢占先机的重要机遇。同时专家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彻底扭转、取得突破。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三个格局没有改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改变;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如今,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无人机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且研究不断深入。今后工信部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与制造业相融合。要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
试想2025年,中国制造会是什么“模样”?日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在京发布。专家表示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大产业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创新模式将由跟随到并行,进而跨入引领;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天装备、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将整体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处于世界第二、第三位置,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民用航空装备这两个产业与世界强国仍有一定的差距;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高性能医疗器域两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存在较大变数,如能采取有效、正确的路径和政策,有望进入或接近世界先进行列。
(取材于《光明日报》相关文章)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制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关于2025年中国重点领域技技术创新前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实现商业运营,“蓝鲸一号”钻探平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回顾2017年,中国制造的高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国内外不少人直呼“厉害了,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一批重大标志性的项目和工程陆续落地,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飞机、集成电路、新材料、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欣喜于中国制造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2倍,价格下降了70%;纯电动汽车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以上,与国际水平相当。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抢占先机的重要机遇。同时专家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彻底扭转、取得突破。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三个格局没有改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改变;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如今,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无人机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且研究不断深入。今后工信部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与制造业相融合。要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
试想2025年,中国制造会是什么“模样”?日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在京发布。专家表示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大产业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创新模式将由跟随到并行,进而跨入引领;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天装备、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将整体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处于世界第二、第三位置,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民用航空装备这两个产业与世界强国仍有一定的差距;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高性能医疗器域两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存在较大变数,如能采取有效、正确的路径和政策,有望进入或接近世界先进行列。
(取材于《光明日报》相关文章)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制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不断涌现的中国制造高端创新成果令人振奋 |
B.无人驾驶汽车将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
C.中国制造前堵后追的外部竞争环境根本没有转变 |
D.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 |
A.农业装备产业相比世界强国仍有不小差距 |
B.民用航空装备产业有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C.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步入世界领先行列 |
D.高性能医行器械产业引领世界创新发展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①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炊烟是母亲眼角的泪,穿过透明我能看见她的苍老。炊烟是父亲脸上的皱纹,背靠它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
②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
③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
④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晚,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
⑤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不怕细绵拉拢,不怕豆粒敲打,不怕倾盆肆虐。他用坚强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刻,释放自己的温暖和热血。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
⑥白天的炊烟有些透明,和云在一起,你很难看清她的脸。长长的,一阵一阵直入天空,一眼望不到边际。晚上的炊烟,再白也是黑色。你想怎么看也看不到。它喜欢与你东躲西藏,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只有循着烟味你才会得知它的存在。一道一道地趁着黑夜偷偷上天。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的影子。
⑦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⑧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⑨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
⑩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时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却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时,我却也很难见它。
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偶尔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还是十分开心。
因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文章第①段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作者对饮烟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小题4】第⑤段描写了哪些情境中的炊烟?作者借此写出炊烟怎样的品质?
【小题5】本文结尾写道“因为只要炊烟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请紧扣“炊烟”与“故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6】炊烟与故乡有密切联系。下列对作品中事物承载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①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炊烟是母亲眼角的泪,穿过透明我能看见她的苍老。炊烟是父亲脸上的皱纹,背靠它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
②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
③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
④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晚,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
⑤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不怕细绵拉拢,不怕豆粒敲打,不怕倾盆肆虐。他用坚强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刻,释放自己的温暖和热血。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
⑥白天的炊烟有些透明,和云在一起,你很难看清她的脸。长长的,一阵一阵直入天空,一眼望不到边际。晚上的炊烟,再白也是黑色。你想怎么看也看不到。它喜欢与你东躲西藏,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只有循着烟味你才会得知它的存在。一道一道地趁着黑夜偷偷上天。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的影子。
⑦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⑧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⑨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
⑩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时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宿:在这里是“缓解”的意思 |
B.拾掇:在这里是“修理”的意思 |
C.妖娆:意思是“妩媚多姿”,“娆”读作“ráo” |
D.浓酽:意思是“味厚”,“酽”读作“yàn” |
A.清晨、中午、傍晚的炊烟记录了农村一天的生活,写出了农家生活的忙碌、温馨而安稳。 |
B.第⑥段使用拟人手法写晚上的炊烟,生动地形象地表达作者为找不到炊烟而生气。 |
C.农村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作者为掌握做饭的生活技能而生出成功的喜悦感。 |
D.家里的灶膛虽然还在,但因为祖母的去世,家里的欢烟没了,村里的炊烟也没了。 |
【小题4】第⑤段描写了哪些情境中的炊烟?作者借此写出炊烟怎样的品质?
【小题5】本文结尾写道“因为只要炊烟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请紧扣“炊烟”与“故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6】炊烟与故乡有密切联系。下列对作品中事物承载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黄金璎珞项圈上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承载着其父母对其为才人赞善的希望。 |
B.《边城》中溪边的白色小塔象征者湘西少数民族的精神与命运,它的倒塌,预示着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美好的民情民俗被日渐破坏。 |
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爱读书,书籍能带给他丰富的情感体验。如《白轮船》就引起他情绪上的大波动。 |
D.《红岩》中的成岗在被捕前神色不变地在窗口上接上约好的警号——一把扫帚,使同志们脱险,表现了成岗忘我的无畏精神。 |
5.材料作文- (共1题)
7.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词语被纳入英文词典,如pipa(琵琶)、bohea(武夷),moutan(杜丹)、tachuan(大策) moon-cake(月饼)、dragon boat(龙舟)、kungfu(功夫)、putonghua(普通话)等。
有人自豪:国力强大,中国特色事物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有人慨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融,正在谱写文明新篇章;
有人质疑:上面一些词语混杂着英语,这还有中国味吗?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大意是,苔花虽然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要焕发青春的光采。苔花虽然如米粒般细小,但也要学牡丹一样美丽地绽放。
如果你就是“苔花”,那么在你的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是苔花如米小”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情节,有描写。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词语被纳入英文词典,如pipa(琵琶)、bohea(武夷),moutan(杜丹)、tachuan(大策) moon-cake(月饼)、dragon boat(龙舟)、kungfu(功夫)、putonghua(普通话)等。
有人自豪:国力强大,中国特色事物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有人慨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融,正在谱写文明新篇章;
有人质疑:上面一些词语混杂着英语,这还有中国味吗?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大意是,苔花虽然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要焕发青春的光采。苔花虽然如米粒般细小,但也要学牡丹一样美丽地绽放。
如果你就是“苔花”,那么在你的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是苔花如米小”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情节,有描写。
6.小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