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10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1/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九宾之礼,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种地位不同的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延引上殿。由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如“乃朝服,设九宾”。
C.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从体裁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新闻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它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而报告文学则不用强调真实,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⑴。

绊之欲动转欹侧⑵,此岂有意仍腾骧⑶?

细看六印带官字⑷,众道三军遗路旁。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注释)⑴硉兀(lù),形容马骨出如石。⑵欹(qī)侧,歪歪倒倒。⑶腾骧(xiāng),飞跃。⑷六印带官字,是说马身所印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字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出马之“瘦”,接下来从形态和动作两个方面具体渲染了他的瘦弱。
B.瘦马身上的官字印记以及众人对他来历的讲述,表明它拥有非同寻常的经历。
C.“天寒”“日暮” 两句用环境描写渲染了瘦马被放逐和遭到乌鸦啄疮的处境。
D.末尾两句用虚写手法,表达了对瘦马得到惠养的期盼以及对其能否活到来年的担忧。
【小题2】瘦马为何“使我伤”?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童,高昌人,自号石岩。性深沉寡言。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历官清显,素负能名。调信州路总管,移平江,皆以善政称。至正元年,迁大都路达鲁花赤,出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召参政中书,顷之,又出为江浙行省右丞,遂升本省平章政事。

十一年,诏仍以平章政事行省江西。是年,贼起蕲、黄,平章政事秃坚理不花将兵捍江州。既而土寇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仓皇无所措。左右司郎中普颜不花曰:“城中无备,万一失守,奈何?有章伯颜者,致仕居抚州,其人熟知军务,宜以便宜礼请之。专任调遣军旅,庶几事有可济。”道童从其言,而伯颜亦欣然为起,曰:“此正我报国之秋也。”至则与普颜不花设御敌计,甚悉。三月,贼众来围城。城中昼夕坚守,众心翕然。而道童素恤民,能任人,有功者必赏,无功或不加罪,故多为之用。贼围城凡两月而民无离志。道童密召死士数千人,为前锋,又别选精锐数千为中军,而募助阵者殿后。夜半,开门伏兵栅下,黎明,钲鼓大震,奋击贼,贼惊以为神,败走。朝廷以道童捍城有功,加大司徒、开府,仍赐龙衣御酒。

及秋,朝廷命亦怜真班为江西行省左丞相,火你赤为左丞,同将兵来江西。未几,亦怜真班卒,道童属火你赤平富、瑞二州,分镇其地。适岁大旱,公私匮乏,道童乃移咨江浙行省,借米数十万石、盐数十万引,凡军民约三日人籴官米一斗,入昏钞贰贯,又三日买官盐十斤,入昏钞贰贯,民皆便之。

十八年夏四月,陈友谅复攻江西城。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道童亦弃城退保抚州,欲集诸县义兵以图克复,而势已不可为。因叹曰:“我为元朝大臣,官至极品,今城陷不守,尚何面目复见人乎!”适贼追者至,道童欲迎敌,渡水,未登岸,贼众乘之,遂为所害。事闻,赐谥忠烈。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参政中书 寻:不久
B.庶几事有可济 庶几:或许可以
C.奋击贼    因:因此
D.道童亦弃城退保抚州 路:行政区域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B.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C.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D.时火你赤已升/平章政事任专兵柄/而素与道童不相能/且贪忍不得将士心/见城且陷/遂夜遁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童深得皇帝赏识。道童曾担任中书省参政,江浙、江西平章政事等重要官职,后被封为大司徒,被赐龙衣御酒。
B.道童善于采纳他人建议。面对敌人进攻且城中没有防备的情况,道童听从下属建议,任用熟知军务的章伯颜。
C.道童关心百姓疾苦。江西境内发生严重旱灾,道童及时向江浙行省借大米和食盐,并以便宜的价钱卖给民众。
D.道童对国家忠诚。陈友谅攻打江西时,道童虽不得已弃城,但他又集合各县义兵调头去收复城池,最终战败。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土寇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仓皇无所措。
(2)适贼追者至,道童欲迎敌,渡水,未登岸,贼众乘之,遂为所害。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房子与蒲公英

永新人

①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找到了他,他回去随礼,顺便喝杯喜酒。

②说是族弟,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③大弟回来说,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长期没人住,年久失修,还多处漏雨,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大弟脸色凝重,神情戚然。

④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⑤记得那时候,我只有十岁左右,早上起来,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亮就走了,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我们多半已经睡了,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⑥房子建成了,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两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父母离世之后,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空了。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请人看护。

⑦大弟说,到我们这一辈,房子还在,我们走了,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⑧他说得很凄然。

⑨岁月无情,会将一切带走,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⑩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叫老背村,有几十户人家。母亲说,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整个村庄就没人了。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成了肥沃的菜地。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瓷片什么的。而倒塌房屋的墙基,还都规规矩矩地围着,似乎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破败的墙基边上,到处是蒲公英花絮,飘飘洒洒。夕照的余晖里,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着,渐渐离了这宅基地,越飞越远。

⑪小时候懵懂,不知沧海桑田的无情,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墙砖有些害怕,不敢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只远远看着,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云的碎片,在墙基边,在菜地里,散散漫漫,飞向不知哪里的远方。后来长大了,离开了那个山村,加入到滚滚红尘当中,就再没想起过这个消失了的村庄。今日兄弟俩说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败落,我不由心生悲哀。多年以后,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坍塌,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种上辣椒、茄子、南瓜和玉米。墙基边上,也会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也会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

⑫就这样,一年一年,宅基地坍塌的墙基渐渐矮下去,直至消失。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灭的蒲公英,仍旧在晚风中启航,开始未知的旅程。只是,不知后来的乡亲们会怎么跟他们的子孙说起这个房子的主人。我们小时候以为村庄没了,人也就没了。后来知道,村庄没了,这里的人可能还在,这些人的后代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一个家族,真的可以像蒲公英,随风飘扬,飘到哪儿哪儿就是家,然后落地生根,在一个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多少年之后,他乡就是故乡,而故乡却是他乡了。

⑬我们这一家,就像蒲公英,如今飘散到许多地方了。花语说,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而是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老屋可以坍塌,宅基地也可以让乡亲们耕种,只愿未来的乡亲们知道,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回忆了自家老屋的建成,叙写父母的辛劳付出和积劳成疾,对父母离世之后自家老房子的日渐败落,作者感到非常无奈。
B.作者回忆了“老背村”的命运,由此联想到自家老房子可能也会像“老背村”一样,渐渐坍塌,以至消失。
C.“多年以后,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坍塌,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种上辣椒、茄子、南瓜和玉米。”这句话写出了邻居们对别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做法的不满。
D.本文对“老背村”坍塌的墙基边的蒲公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老房子败落的伤感以及对蒲公英的喜爱。
【小题2】文中交代“老背村”的命运,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3】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2)《雨巷》里,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后,她________,然后走尽这雨巷。
(3)《荆轲刺秦》易水送别这一情节,高渐离击筑及荆轲歌唱时,________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让送行之人都流泪哭泣。
(4)《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鲁迅对反动派暴行极其愤怒的两小句是_______,_______。
(5)《再别康桥》里,作者在诗中借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梦一般的美好回忆的追寻。
(6)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6.语言表达(共2题)

6.
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及对联的基本特点,补写出下列这幅对联的下联。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联:帆扬四十春,鼎新革故,敢先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条导语。(不超过40个字)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

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

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命题作文(共1题)

8.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
要求:1.细节真实、丰富而典型。2.记叙描写为主,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3.立意积极向上。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