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
(2)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3)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
(2)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3)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2.
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第①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2)说出第②阶段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以及第③阶段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现象。
(3)第③阶段,该城市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了人工运河,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要分析该城市在第③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

(1)说出第①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2)说出第②阶段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以及第③阶段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现象。
(3)第③阶段,该城市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了人工运河,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要分析该城市在第③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
2.单选题- (共15题)
4.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不属于城市理想区位的是
【小题2】限制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1】下列地区,不属于城市理想区位的是
A.山前冲积扇 | B.河口三角洲 | C.荒漠中的绿洲 | D.河流源头 |
A.地形 | B.水资源 | C.气候 | D.矿产能源 |
5.
如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小题1】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 |
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 |
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
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 |
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 | 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
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 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
6.
下图示意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国内人口迁移情况,箭头表示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A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2】B,C,D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

【小题1】A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 B.经济因素 | C.社会文化因素 | D.政治因素 |
A.日本、美国、中国 | B.俄罗斯、中国、美国 |
C.日本、俄罗斯、中国 | D.俄罗斯、日本、美国 |
7.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下表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小题2】对比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可知

【小题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 B.埃及 | C.印度 | D.中国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 B.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
C.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
8.
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c、d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小题2】为了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c应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图中a、b、c、d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a | B.b | C.c | D.d |
A.实行计划生育 | B.鼓励生育 | C.采取移民政策 | D.鼓励人员出国 |
9.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之比。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某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国家,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相似的是
【小题2】形成“重男轻女”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小题1】下列国家,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相似的是
A.韩国、泰国、哥伦比亚 | B.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 |
C.泰国、哥伦比亚、菲律宾 | D.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 B.劳动力的增多能增加家庭财富 |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D.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
10.
下图示意城市的发展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是
A. 卫星城的出现 B. 城市用地范围的扩大
C. 逆城市化的出现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小题1】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是
A. 卫星城的出现 B. 城市用地范围的扩大
C. 逆城市化的出现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11.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及风频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河流下游 ②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③远离大学城 ④临近公路和铁路
【小题2】若甲处为新开发的楼盘,房地产商选择的最具吸引力广告词是( )

【小题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河流下游 ②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③远离大学城 ④临近公路和铁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B.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 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
12.
【小题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小题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问题。【小题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
C.产业转移的影响 |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
13.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高铁客运站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小题2】高铁站将导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

【小题1】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A.工业用地为主 | B.绿化用地为主 |
C.住宅用地为主 | D.商业用地为主 |
A.向东部扩展 | B.呈同心圆状扩散 |
C.沿铁路延伸 | D.形成多核心结构 |
14.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
【小题2】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等级规律的是
A.甲——小学 乙——小学、中学 丙——小学、中学、大学 |
B.甲——小学、中学 乙——小学 丙——小学、中学、大学 |
C.甲——中学、大学 乙——小学、中学、大学 丙——小学 |
D.甲——小学、中学、大学 乙——小学、中学 丙——小学 |
A.甲服务范围最大 | B.甲比乙提供的职能种类更多 |
C.丙的城市数量少 | D.乙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 |
15.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采用“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由于
【小题2】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全部采用“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小题1】采用“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由于
A.城市化水平低 | B.人口数量多 | C.人口密度大 | D.经济发展水平高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16.
下图示意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小题2】③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商业区 | B.低级住宅区 | C.工业区 | D.文化区 |
17.
下图示意区位因素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该图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限制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若该图为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则下列工厂与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若该图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限制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 B.② | C.⑤ | D.⑦ |
A.电子装配厂——⑥ | B.啤酒厂——⑤ |
C.家具加工厂——⑦ | D.炼铝厂——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