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采用“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由于
A.城市化水平低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大
D.经济发展水平高
【小题2】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全部采用“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8-23 06: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双选)有关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确定城市规模
B.卫生防护带内不可以设置仓库
C.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综合方案
D.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城市环境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街道建筑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缓解城市
A.住房紧张
B.大气污染
C.热岛效应
D.交通拥堵
【小题2】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方案,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A.等级职能
B.交通布局
C.服务种类
D.用地规模
同类题3
读福州市不同时期(a)、不同类型(b)的水体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89-2014年,福州市
A.水体面积先缩减,后增加
B.水体面积持续缩减
C.湖泊面积减少最多
D.坑塘面积不断增加
【小题2】推测形成2006-2014年水体面积年均缩减率特点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水体泥沙淤积增多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工业生产用水量增加
【小题3】福州市水体面积的变化,使得
A.热岛效应减轻
B.洪涝灾害加剧
C.地下水位升高
D.生态环境优化
同类题4
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
A.根治北京市的雾霾
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区降水量
D.降低风沙天气频率
【小题2】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同类题5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50m,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评价甲处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区位条件。
———————————————————————————————————
(2)图中城镇多洪涝灾害,分析其原因。
-----------------------------------------------------------------------------------------------------------
(3)
分析
甲处城镇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