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邵阳石齐学校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5224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角(yú)叫(xiāo)自(xǔ)模两可(léng)
B.文(fàn) 脊(suí)罪(niè) 混混沌沌(tún)
C.听(dì)怨(mán)吞(shì) 涸之鲋(zhé)
D.括(náng)讥(qiào) 皮(xián)冠堂皇(miǎn)
2.

下列各组形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3.

下列各组形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4.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我的歌声越来越大,没有人来打扰我,这个荒凉的地方是我的,这个冬夜是我的。这歌声却独不是我一个人的。
(2)据说,幸福是无法长久的。我想,   ;日常的某些景象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幸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无聊或熟视无睹。
①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②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③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长久,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
④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而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持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下列哪些性状不能遗传(    )

6.

下列哪些性状不能遗传(    )

7.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8.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blank#}1{#/blank#}和{#blank#}2{#/blank#}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9.

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blank#}1{#/blank#}.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称为{#blank#}2{#/blank#}.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②“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李好古是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冷静的思考。这首词的下阕词人运用了     手法,传达了深刻的认识,即老百姓漂泊无依,生活困苦的根源在于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11.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利用
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小题3】(小题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小题5】(小题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3.
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先秦传记文学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产生、发展的最初阶段。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发达的学科。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传记文学的萌芽。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说,具有史诗性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认为是史诗。历史学家白寿彝《史记新论》认为是传记体。文学史家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认为:“《生民》是一篇很好的后稷传,他是周族传说的始祖。《公刘》是一篇公刘传。公刘为后稷的裔孙,此诗叙他迁都事。”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的中心人物,相当于传主;又都有围绕中心人物的故事情节,使中心人物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传记文学的因素。但人物事迹太简略,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个性,所以只能认为是传记文学的萌芽。
先秦诸子散文虽主要谈哲学、政治思想,但往往亦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包含有一定的传记文学因素。如《墨子•公输》记载墨子去楚国劝说公输般不可攻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战国策》《淮南子》等古书中都有情节大同小异的记载,可见真实性较大。《公输》中所塑造的墨子形象,体现了墨家不辞劳苦地为他人排难解纷的利他精神。墨子止楚攻宋事迹完整,但只记这一件事,而且没有记载发生在何年,尚少时间观念,因此只能算是传记片断,或有传记因素。《孟子》《庄子》中也有人物事迹的记叙,但其形态与《墨子》相似。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已出现传记雏形。有的整篇较集中记叙某个人物的片断事迹,刻画出一定的人物性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者可能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接近后世短篇传记。如《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写郑庄公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弟、与母亲的矛盾冲突。故事头尾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但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本篇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因而这一片断还只是传记的雏形。有的人物事迹散见于几年的连续叙事中,则较能反映出相对完整的人物生平。如《左传》中“晋重耳之亡”,较连贯地写了晋公子重耳从出逃到返国夺位的19年经历,写出了重耳性格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传记的雏形。《战国策》常在某一章中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记叙其片断事迹,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如写战国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言行活动,事迹相对完整,能表现他们的性格。这些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小题1】下列对“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传记文学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B.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并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
C.《生民》《公刘》人物事迹太简略,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个性。
D.《战国策》写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绕中心人物,使中心人物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当属于传记文学。
B.先秦诸子散文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应是传记文学。
C.《左传》《战国策》的作者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类似小说创作。
D.“郑伯克段于鄢”因为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所以它只是传记的雏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不代表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发达的学科。
B.《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说。属史诗性质,也是传记体。
C.《孟子》《庄子》的记叙,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D.作者认为:传记文学既是人类自身实录,因而就要写出人物主要生平事迹,要有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个性等。
14.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廊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议,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小题1】第④段和第⑨段都有“提醒”一词,请问“提醒”的内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段中的“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第段中写着“系着红领巾的孩子”、“ 少男少女”、“ 一对情侣”等,有何用意?(4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理解。(4分)

5.语言表达(共1题)

15.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3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