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93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就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慷慨激昂中绽放自我光芒,留下生命的灿烂。
②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就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常学不懈,必定功不唐捐。
③一块20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成为全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38亿元的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④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情感写法、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⑥在热烈的掌声中,为期一星期的漫长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作为主办方,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
B.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C.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
D.“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他激动地说。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①
陆游
急雨洗残瘴②,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③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它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闲倚栏杆,凭高远跳,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了诗人此时投闲置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写景。
D.颔联通过视觉描写,由近及远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E. 颈联将乡野生活写得生动有味,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悠闲与安定,从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归隐之意。
【小题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方冀坚强乐观。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冀重情重义。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王方冀骁勇善战。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冀精明能干。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代
唐勇
能买这么好的房子要运气,还要财力。
对于女儿的眼光,当老总的父亲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值,这样的地段这样的别墅,三百万元买来放着都会赚钱。”“关键是那一个一百二十平米的私家花园,赠送版,想一想不美都不行。”女儿刘诗涵高兴起来咯咯咯地笑出声。
“也不能空着,像得种点花草什么的。”妻子想了想又说:“小的水池、假山、葡萄架、亭子之类装饰一下吧!”
“爸妈,现在全世界都崇尚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我提议在咱花园里多种些树吧!像桃、李、杏、梅、樱桃、枇杷啥的,可以看花开,还可以吃无污染的水果。负氧离子也多,亲,健康有宜。”读大二的诗涵接着说。
几天后,花园里便神奇地出现了几十棵树,像片小树林。有三棵樱桃树、两树葡萄、两棵杏树、两棵李子树、两株梨子树、三棵苹果树、两棵枇杷;一株柳树、两株黄桷兰、一棵白玉兰,还有一株罗汉松和一株丁香,两株红枫一棵槐树、一株银杏树和一棵梧桐树。树大的如啤酒瓶粗,三、四米高;细的如撑衣棍只有一米多高。共二十七棵树。
别墅三层楼装修好后三个月刘总全家搬了过来,正是春三月,花园里的果树也开花了,红的粉的白的,仿如云霞,花香四溢。附近的业主和前来聚会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只有刘总从乡下来的老爹,似乎不大高兴,有时在花园里闷闷抽一阵旱烟,叹口气说:“可惜呀!”
没多久,刘总老爹回乡下去了,说在大城市住不惯。进个屋还要脱鞋穿鞋啥的,在乡下还有几块田地他侍弄,就当锻炼身体。在这里,他除了和孙女一起给树松松土、浇浇水就没啥事儿,他歇不惯就走了。临走时他对诗涵说:“这树再长大些该挪窝了,不然可就可惜了。”诗涵笑着说:“爷爷,那叫移栽;行,我搬几株上快递公司给您寄过去,给您和奶奶解闷行不。”刘老爹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在乡下,他曾在一大片荒山上栽种了核桃树和花椒树。 
头一年,花园里死了六棵树,也没有虫蛀虫咬,慢慢干枯死了的。第二年又死了三棵树。这一年诗涵大学毕业,且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她要念硕士了。
父女俩坐在花园里,晒着暖暖的太阳。诗涵忽然对刘总说:“爸,我想到你公司去实习一下,不想死读书了。”刘总抬头诧异地问:“诗涵,你不念书啦!”“不是嘛,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学习,以后念完硕士还得出来工作嘛。增加知识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增加工作能力。”诗涵说完后幽幽叹了口气又说道:“我现在知道爷爷为啥说树儿活不完叹气了,他是有栽树的经验呀!”
刘总喝了口茶说:“这样,你先到公司总经办去吧,先熟悉熟悉公司情况,然后到几个部门去实习一下。对了,涵涵,咱花园里还有多少树。”
诗涵认真地数了两遍回答说:“还有十八棵。”
刘总问:“如果让你总结?”
女儿故作严肃地说:“爷爷会说,这是由于果树栽培和种植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
刘总说:“那只是一方面,是否该请园艺专家给咱这花园规划、设计、施工一下,现在咱这花园还只是个小树林呀!”他接着问女儿:“用你的专业知识总结呢?”
诗涵是学财务管理的,她很快回答:“固定资产损失百分之三十;直接经济损失购树款两万元,间接损失含人工费、运输费、挂果应得收益、管理成本等一万五千元;一共损失了三万五千元。”
“算得倒挺精细”,刘总看了看女儿,又看看树;接着说:“人才,用好了是资源,如果某部门用非所长,某部门所长之人过多就会闲置资源或引起相互间激烈竞争,当然会有所损伤浪费资源。就像这些树一样。”
父女俩一时沉默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女儿对话中的“亲”“快递公司”等词汇,时代感强,也符合人物身份。
B.文中写“妻子”提议在私家花园里种上花草,既是为了变现“妻子”的生活情趣,又是为了与下文“女儿”的提议对比。
C.女儿想到父亲公司实习,是因为她理解了爷爷叹气的原因,觉得人长大也要“挪窝”,要尽快到工作岗位上磨炼自己。
D.父亲夸女儿“算得倒挺精细”,是觉得女儿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的确没有死读书,能够胜任到自己公司实习的工作。
E. 文章以“父女俩一时沉默了”收束全篇,表现了父女二人内心的沉重,文字简洁,语言朴实,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小题2】文中三人各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家里的小树林的?请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3】小说围绕三代对小树林的认识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目前总体稳定向好,但仍要努力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
“我每天第一件事是检测鸡蛋质量。”江西省某养殖公司总经理说,“鸡吃的是东北运来的精选饲料,喝的是山泉水,为的就是从源头上保证鸡蛋的质量。”
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其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产品信息、配料信息就一目了然。企业也可通过产品二维码追踪至成品生产厂、基料粉生产厂,甚至追踪到牧场,掌握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
食药监总局要求,除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风险严控:
严控潜在风险。目前,新技术、新原料、新品种层出不穷,未知风险增多,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游离于监管之外。比如,近年来网络销售、网上订餐等新业态的普及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严控社会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食药监总局要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每周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对总局发布的不合格产品抽检信息,企业所在地省局要在一周内向社会公开风险控制措施并报告总局,三个月内公开案件处罚结果并报告总局。
严控管理风险。基层专业技术力量、检验检测手段和经费短缺,个别地方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也存在乱作为的问题。监管部门首先要对自己从严要求,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摘编自《跑在风险前面 确保舌尖安全》,原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
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场所分布情况图


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抽检数据统计
(选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6》)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单一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管理两种类型,这其中又可分为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两种形式。在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过程中,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调整为两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两大主体: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承担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责任。过去分管部门多、职责不清,分段、分类两种管理形式交叉混杂的情况,在新法中得到了改善。
新法增添了很多新的监管内容,尤其是对有重要民生影响的产品进行了专门规定。从处罚力度来看,新法规定:出现问题后,罚款的金额最高达到30倍货值;累计三次以上被罚款、警告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就会面临停业停产乃至吊销许可证。“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名不虚传。
(摘编自《新食品安全法史上最严 固定两段式食品安全监管》,原载《北京青年报》2015年5月27日)
材料四:
德国将食品安全工作交由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统一监管,下设风险评估研究所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风险评估研究所主要负责食品安全有关风险的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和政策建议。食品安全局负责风险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协调国内各州食品安全事务以及与欧盟有关机构的联系。
法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农业部、财经工业部和卫生部三个部门承担。农业部负责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包括制定有关技术规范。财经工业部负责市场交易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诚信监管。卫生部负责调查食品安全事件,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摘编自罗云波等著《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和启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工作涉及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的各种场所,其中尤以对餐饮环节的抽检力度最大。
B.网购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不合格率最高,这说明食品流通新业态的普及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C.根据材料二可知,在生产环节的各个场所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次数越多的场所,抽检样品不合格率越高。
D.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新的《食品安全法》增添了监管内容、加大了处罚力度。
【小题3】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如何?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与德国、法国有什么不同?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李振宏
黄河文明是和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样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分外靓丽。而在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黑格尔的“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他认为,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高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夺,而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们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类似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我们必须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中提到“革卦”,经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后世对“革卦”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日日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也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与人类早期几大文明相比是较为突出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发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类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仅用千余年的时间。黄河文明文化形态中文字的变化、沿革,成为这种文明变革精神、创造精神的又一个鲜明例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在从秦到清这二千年社会历史中,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无疑是黄河文明求新求变精神及其创造能力的最好例证!
(选自2017年12月04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大河文明,要远远优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
B.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属性是保守的,因此一直否定属于大河流域文化的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夏商周三代分别尊崇君主、鬼神和礼法,这种治国原则的差异,说明当时代际的文明观念已经体现出鲜明的变革性和明显的进步性。
D.我们在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保守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站在整体的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角度,客观公允地看到其所具有的求新求变的一面。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文化因素为论证前提,使论证思维更为缜密,论证角度更为全面,结论也显得无懈可击。
B.文章引用古代典籍,证明黄河文明的基因中有求变求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着社会层面的发展和个人层面的进步。
C.文章通过古埃及象形文字数千年没有较大变化与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变化、沿革就发展到今天的汉字的对比,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创新精神。
D.文章从社会的变革、个人修养的提升、政治文明的进程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精神这个中心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各自地域条件限制,其居民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守旧、呆板和孤僻的特性。
B.人类早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
C.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创造的四大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
D.强调现在要特别重视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独特之处,是为了继承和充分利用这种思想要素,更好地推动新时期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青少年学儒家经典、读儒学经书的热潮,这一现象备受关注,引发热议。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柯小刚认为,目前的“读经运动”关键问题集中在“背诵”上:“背诵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经典学习方法,但一些学生背诵经典,不但不懂所背文句是什么意思,甚至不能准确地读出他们自己所‘背诵’的句子。”

文礼书院院长王财贵说:“现在孩子读经受到很多干扰,干扰来自于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的急切,急切就会攀比,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觉不到快乐。”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说:“读经不是一读了之,儒家历来倡导知行合一,要将经典的精神外化为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活化读经,激活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则认为:“四书五经”的内容很多都已过时,缺乏时代感,不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更缺乏民主政治的意识,特别是脱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记忆,只能造成学生学习与生命的浪费。

读了上述四位专家的观点,你对读经热潮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人认为,文章只应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有错,  ①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  ② 。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③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

11.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