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2.
下列加点的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ɡĕ) 峥嵘(róng) 灰烬(yìng) 挥斥方遒(qiú) |
B.流岚(lán) 虹霓(ní) 雾霭(ăi) 锲(qì)而不舍 |
C.跬(kuĭ)步 经传(zhuàn) 慰藉(jì) 咬文嚼(jué)字 |
D.槎桠(yā) 赭(zhĕ)色 饿殍(piăo) 毛骨悚(sǒng)然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不可一世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 ,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 ,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 ,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
A.浅尝辄止 狂妄自大 坐井观天 | B.狂妄自大 浅尝辄止 坐井观天 |
C.狂妄自大 坐井观天 浅尝辄止 | D.坐井观天 狂妄自大 浅尝辄止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烽火•冼星海》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融入剧情,希望能让观众在剧情中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 |
B.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
C.中国重申在《中日韩合作展望》中所作的承诺,努力实现包括建立区域市场在内的推进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目标,将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
D.要重点支持规模种养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这样有助于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的落实。 |
5.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②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味
③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
④羊群正在下沟
⑤绿草丛中滚动着点点白色
⑥远处的山坡上
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红色的霞朵。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山道。 ▲ , ▲ , ▲ 。 ▲ , ▲ ,▲ 。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①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②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味
③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
④羊群正在下沟
⑤绿草丛中滚动着点点白色
⑥远处的山坡上
A.⑥④①③②⑤ | B.⑥⑤①③②④ |
C.①③②⑥④⑤ | D.①③④⑥②⑤ |
7.
下列是对《江南的冬景》一文的解说,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独特性,本文采用一系列的对比:如北国和江南冬天的对比,江南的冬天和北方夏天的对比,闽粤的冬天和江南冬天的对比……多方面的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 |
B.作者将自然景物和民俗相结合进行描写,如冬郊散步的愉悦逍遥、曝背谈天的悠闲安宁。这种在对自然画面的描写中添加了人的活动的构思,使得文章人文气息浓郁。 |
C.本文很好的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语调平和,节奏舒缓,语言清新淳朴,画面优美恬淡,然而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
D.作者对几幅江南冬景图的描绘手法各不相同:如对“微雨寒村图”的描绘较多地引用古代的诗句,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气息;对“江南冬雪图”的描写,则是借助想象一步一步地拓展画面的空间。 |
8.
下列关于《致橡树》这篇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致橡树》的主旨具有不确定性,但人们一般把这首诗歌与女性的爱情观联系在一起解读。 |
B.诗歌一开始首先否定了几种爱情观,然后从正面阐释了自己理解的爱情观——爱人之间既彼此依恋又彼此独立,既追求物质的共享又追求风雨的共担。 |
C.这首诗歌手法丰富,如采用了对比、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等。但就诗歌的整体而言,象征是这首诗歌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
D.由于使用了众多工整的句式,并且注意押韵,这首诗歌具有音乐和韵律的美感。而且由于注重修饰语的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很强的张力。 |
2.句子默写- (共1题)
9.
在下列横线处补出名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出师表》)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3)岁寒,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5)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劝学》)
(6)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师说》)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1)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出师表》)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3)岁寒,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5)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劝学》)
(6)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师说》)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3.诗歌鉴赏- (共1题)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①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陈琳,三国人,才华横溢,工于奏记。
【小题1】请分析首联中的“阻”字的作用。
【小题2】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①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陈琳,三国人,才华横溢,工于奏记。
【小题1】请分析首联中的“阻”字的作用。
【小题2】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项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
5.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