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422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6

1.选择题(共8题)

1.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 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数以百万计,因此,在远星系的行星系统中,很可能有些会像地球般适宜生命繁衍。
②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③这些激情洋溢的字句以及放浪形骸的学者气质,生动说明了专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
④他曾因躲避战乱而隐居深山,和平后下山才发觉人间变化巨大,亲人阴阳两隔,逝者如斯,面对此情此景,他不禁悲从中来。
⑤著名歌唱家刘欢为《甄嬛传》演唱的主题曲《凤凰于飞》,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感动不已。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溘然(kè)   咋舌(zhà)  麋鹿(mí)  靡费(mí)   毛骨耸然(sǒng)
B.混沌(hùn)  剽悍(biāo) 漪郁(yī)  瑰怪(guī)  妖童媛女(yuàn)
C.癸丑(kuí)  扁舟(biǎn) 抑或(yì)  慰藉(jiè)  不径而走(jìng)
D.纨素(wán) 窈窕(tiǎo) 愀然(qiǎo) 弭谤(mǐ)   厝火积薪(cuó)
4.
古诗文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下列句子不是“互文”的一项。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粤语童谣或许会成为绝唱。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
D.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违规排放不达标废气物的现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6.
小白:“你觉得《人民的名义》拍得好吗”小黑:“我觉得说不上好。”小白:“那你的意思是说不好了。”小黑:“不对,我并没有说坏。”小白:“说不上好就是坏。”以下各项是对小白和小黑二人对话的正确评价,除了(  )项。
A.小白的判断标准可能只有好和坏两种。
B.小黑的话前后矛盾。
C.小白没有正确理解小黑两次回答的含义。
D.小黑认为《人民的名义》拍得一般。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客有吹洞箫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8.
下面几个情境中,语言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某网站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诗歌鉴赏(共1题)

9.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诗人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小题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荐:频仍,屡次。②伊:语助词,无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B.其占为有年 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C.农夫相与于野   忭:欢乐
D.以客而告之     属:归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人之所罕至   用亡郑以陪邻
B.可胜道也哉     隐隐甸甸
C.甲子又雨,民为未足 吾名吾亭
D.丁卯大雨,三日止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B.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C.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D.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小题4】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气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D.《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C.“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D.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每句可长可短,所以可在句尾或句中用语气词“兮”字。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5.情景默写(共1题)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一句可以使人想象到氓的心愿满足后所露出的凶恶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2)《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4)《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为法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在《赤壁赋》中以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7)《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8)《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没有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之不竭”。

6.命题作文(共1题)

13.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年味,就是爆竹声声;年味,就是走亲串门;年味就是发红包,拿压岁钱;年味,就是阖家团圆;年味,就是文化传承,一种除旧迎新的传统观念,驱邪降福的年文化……年味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唯人情味不变。或许,只需一声“新年好”,一声“新年快乐”就能让人感受浓浓的“年味”。
请以“年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突出;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