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39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4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2.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B.①②④③⑤C.②④⑤①③D.②⑤①④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吞二周而诸侯
A.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B.天下集响应
C.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D.外连衡而诸侯
4.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揣揣不安    无与论比
C.残骇    桅杆    撒手人环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地崩山摧
5.
下列划线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B.②⑥⑦
C.③④⑤D.②④⑧
6.下列盖盖玻片的方法正确的是(    )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xiáo) 棘矜(jǐn)  锋镝(dí)    巫医乐师(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驽马(nú)    涂有饿莩(piǎo)
C.数罟(shù)   跬步(kuǐ)  膏腴(yú)    瓮牖绳枢(yǒu)
D.墨翟(dí)    蛇鳝(shàn) 孝悌(dì)    度长絜大(xié)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申之以孝悌之义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C.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3)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住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谧作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③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侧面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③是模拟封建卫道士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叛逆性格,这是宝玉的本质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通过这三段文字,你认为在世人的眼里,贾宝玉是个怎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

4.情景默写(共1题)

12.
(1)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描写琵琶女心态复杂,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怀古迹(其三)》中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广泛学习和反思省察”重要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7)《过秦论》中总结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广告语。
(9)《秋兴八首(其一)》中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作文(共1题)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几个同学溜出学校去看电影,等他们回到学校,大门已经关上了。若被老师发现私自外出,将会受到严厉的纪律处分。一同学提议翻墙跳进校园,他说:“没有其他好办法了,只能这样。”学校的围墙不太高,但上面有尖尖的铁栅栏,而且围墙里还有池塘,翻墙进去非常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不,即使没有好办法,也不要用坏办法。”另一同学认真地说。
面对错误,该如何处理,你更赞同哪方。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少于700字。③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