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29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9

1.选择题(共15题)

1.
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肯(qìng) 园(fǔ) 慢(bū)   岁之秋(rǎng)
B.辙(gù) 栏(jì) 优(wò) 门衰薄(zuò)
C.修(xì) 迤(lí) 捧(jué) 累世驾(xié)
D.拔(zhuó)    窃(rǎng)    雕(méng) 狼奔突(shǐ)
2.
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节目《声入人心》的出品人廖昌永一直被看作是“专业”和“权威”的代名词,演唱成员们听到他的专业点评,好似醍醐灌顶
B.郗鉴慧眼独具,舍弃了那群衣冠楚楚的公子们,毫不犹豫地选定坦腹东床的少年王羲之作为女婿。事实证明,他的见识果然不凡。
C.或许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但更多的人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些文章,只看到局部问题,看不到全部事实,是典型的目无全牛
D.“繁盛的中国18世纪”故宫珍宝展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展馆内熙熙攘攘。在教堂广场上,这一抹“中国风”显得格外惊艳靓丽。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缚(sù) 候(cì) 事(zhào) 毁家难(shū)
B.白(pōu) 恶(zèng) 当(gòu) 笨嘴舌(zhuó)
C.文(yuán)    蔑(wǔ) 愤(mèn) 胜在握(juàn)
D.壮(zhuó) 立(chù) 良(xùn) 若寒蝉(jìn)
4.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怯懦   轻挑   佳肴美撰   通情达理
B.藐视   隔模   烜赫一时   迫在眉捷
C.错辞   侥幸   托泥带水   踌躇满志
D.疯癫   狂飙   衣锦荣归   置之度外
5.
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渲泄   不惮 拷问   斜门歪道
B.敷衍   慰籍 无遐   不遗余力
C.绰号   耽搁 厮杀   专心致志
D.鲁莽   憋曲 慷慨   震聋发聩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谁得而灭也   每至于,吾见其难为
B.因其耒而守株 庖丁刀对曰
C.彼者有间   得失之
D.愿陛下悯愚诚 本图宦达,不名节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   旋:改变
B.俗而行也   称:称赞
C.至杀不人也   辜:罪
D.而刘夙疾病   婴:缠绕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媵腊相遗以水
B.子夏晋,过卫   杳不知其所
C.故书其言遗后世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当欣于所遇   秦爱纷奢,人亦念
9.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顺流而行,至于北海
A.襟三江而五湖
B.具以表
C.雄州雾列,俊采
D.固知死生为虚诞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遭闵凶 而刘婴疾病
B.戍卒叫,函谷   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C.六王毕,四海   所以兴怀,其致
D.庶刘侥,保卒余年 缦立远视,而望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齐楚之精英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等。
C.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这种方法把干支按顺序相配六十个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13.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必为鲧禹笑矣
C.亦将有感于斯文D.童子何知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乃《经首》之会(合乎)    ②是以古之财,非仁也(交换)
③以人自利也(损害)   ④臣洗马(贬官)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坚固)    ⑥气彭泽之樽(超过)
⑦列坐其(次序) ⑧凡闻言必论(深透)
A.①②③⑤B.④⑤⑦⑧C.②④⑥⑦D.①③⑥⑧
15.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子贡辩智而鲁削
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④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⑥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⑦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⑧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②④⑥⑧B.①②⑤⑦C.③⑤⑥⑧D.①③④⑦

2.句子默写(共1题)

16.
按原文内容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乌夜啼》)
(2)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_______,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5)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6)枝上柳绵吹又少,_____________。(苏轼《蝶恋花》)
(7)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9)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0)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1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诗歌鉴赏(共1题)

1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年)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由于孤城连日风雨,小市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清淡菜蔬充饥度日。
B.在“身闲心苦一舂锄”一句中,白鹭既是诗人所见之物,也可视为诗人的自喻。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作者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诸行动的感慨。
D.本诗为作者触景即兴之作,用语清新,将复杂意绪融入了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小题2】本诗尾联化用了什么典故?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于有位者云。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来  兴:兴盛
B.跨马郡  诣:到……去
C.国之塞  备:防备,防御
D.于有位者云 贻:给予,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为名 虏系绠弓杪
B.悬复止 兵不甚众
C.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分隶帐下自卫
D.闻虏至     使得衣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常山官吏百姓看到都认为她豪壮
B.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一个老妇人尚且这样(勇敢),其他人就可以知道了
C.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
大概是(怕被)选到京都,离开乡土的缘故
D.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那些坚强厉害、健壮有力的人,全被禁卫军选走了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唐河店妪处变不惊、机智勇敢,设计将敌人首领推到井中,获得了许多战利品。
B.文章叙事部分叙写了唐河店妪杀敌的一段故事,语言简洁生动,人物的潇洒英姿跃然纸上。
C.近些年,敌兵南下,很长时间都不敢经过上谷,是因为当地的“静塞”骑兵勇于杀敌守土。
D.文章由唐河店妪之勇写起,透辟说理,指出政府边防措施不当,表明自己备战守边的主张。
19.
用“/”为下面语段断句。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 人 有 能 则 举 之 国 之 贤 者 高 与 之 爵 厚 与 之 禄 重 与 之 令 爵 位 不 高 则 民 弗 敬 蓄 禄 不 厚 则 民 不 信 政 令 不 重 则 民 不 畏。

——节选自《墨子·尚贤》)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2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西南,老汉人的地戏

①石头的街,石头的桥,石头的墙和瓦,石头垒筑的狭窄巷道,几个穿斜襟右衽绣边长衣的妇女,头戴白帕或青帕,鲜艳而又内敛;阳光下,她们晒豆、倒茶、卖玉米。这时,一阵锣鼓声传来,演武堂的“地戏”上演了。

②青砖木构的演武堂挤满了人。一面戏台,青石铺地,坡屋顶下木质的桁架,架起一个古意空间。穿白色战袍的演员在鼓声中上场,他们的头如阿拉伯妇女一样被黑布严严实实地罩着,黑布上面戴一副木质面具,面具上方竖起两根足有一米长的羽毛,背后插的三角彩旗,或红或黄,飘舞着,与羽毛抖成一片。红色披肩,腰下红、黄、蓝、绿各色彩带,转起来,斑斓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操红缨枪,或刀、棒、剑,在空荡的舞台上转走、穿插、打斗,程式化的动作分挑枪、闭棒、踩钗、理三刀、抱月等几十种之多。地戏,在天龙屯堡也被称为跳神,源自军傩,古代军队出征祭典,就是用类似的傩仪来提振军威。

③器乐只有锣与鼓,敲出节奏。很少唱,只闻说和喊,唱起来短促、高亢,一人唱,众人和。据说唱腔来自江西傩戏的弋阳高腔。他们表演的是关公战吕布。

④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在云南镇沅九甲的坪地。那也是一个夏天,苦聪人祖祖辈辈的居住地在陡峭的山腰,树木与茅草、竹片搭的简陋木杈闪片房、竹笆茅草房,像一个个鸟巢。这些当年从蒙古高原沿横断山脉向南迁徙的羌氏后裔,也唱汉人的戏,苦聪人称之为“杀戏”。同样,他们表演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三国里的人物。

⑤那天因为天色已晚,路途遥远,我从去寨子山的路上折了回来。黄昏,看到地坪上搬来的大刀、花灯、红旗和粗糙简陋的头饰。不久,铜的钹、铜的锣在黑暗中敲起来,杀戏开演。苦聪人爱弹的三弦琴不见了,乐器只有锣和钹,用来敲打节奏。拿刀枪的男人穿着斑斓的碎花长袍或拖着两条长布,锐声说上一段话,就拿着刀枪,在锣钹声中左手高举,双脚起跳,像道士在做道场。只有喊叫,偶尔的唱腔也像在喊。当钹和锣敲出迅猛的节奏时,牛角号响了,西藏喇嘛吹的那种拖地长号也呜呜地吹响。地戏与之相比,虽然平和了很多,优雅了很多,譬如服饰的华丽,动作的丰富,还有声音的委婉,但它们仍是如此神似!

⑥杀戏与地戏只在一个极小的地方流传,杀戏在九甲乡,地戏在天龙屯堡,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它们像珍稀物种一样不为外人所知。显然,它们都是尚武的汉人群体的戏。

⑦九甲是苦聪人的栖居地,我不明白为何出现了汉人的戏。联想起白天要去却没走到的寨子山,又似有所悟:那里居住着一百二十多户汉人,居民都姓熊,熊姓始祖很久以前从江西迁来。是不是迁来不久,他们很快就怀念汉文化了?于是把汉人的戏带到了这片原始山林。地戏来自江西的弋阳腔,杀戏也是同一唱腔,而熊氏祖先来自江西,似乎是相互的印证。

⑧天龙屯堡与九甲的风貌大不相同,当年南迁到此地的汉人们周围生活着回族、彝族、仡佬族、瑶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他们被土著称为“老汉人”。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势力占据了强势地位,使得“老汉人”一落脚,就不得不修起军事防御功能极强的屯堡。屯堡依山傍水,配上石头的城垣和雄伟的寨门,进可攻,退可守。在对峙的环境里生存,汉文化自然成了他们最妥帖的精神寄托,而地戏也自然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文化守望。

⑨漫长的岁月,他们既不能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又无法与外面的世界密切联系,汉人部落由此形成。“凤阳汉服”他们一穿就是六百年,穿成了一个传奇。妇女银索绾髻,三绺头,长簪大环,这是朱元璋老家汉族女人的正统装束。由于前发高束,形似凤头,被称作“凤头笄”或“凤头苗”,他们甚至不被当成汉人而被当成少数民族对待。

⑩南方的历史就是一部北方民族不断南迁的历史。迁徙者在一座座山峰前面出现,又在一座座山峰后面消失,有的走向了更远的地方,有的搭棚起灶,落地生根,黄昏里飘起了一缕缕炊烟……于是,林歹、代化、摆金、打易、桑郎、断杉、普定、打宾、打邦河这样的地名在安顺、长顺一带出现。这些汉字并没有意思,文字是汉民族的,意思却是另一个民族的。不管迁往哪里,老汉人都努力地守望着心底的梦幻

深刻的梦幻来自时间的深处,也来自当今世界。出天龙屯堡大门,时近正午,太阳正炽。车一恍惚间就拐上了高速公路,仿佛这是一条时间的快速通道。作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一个镇,天龙屯堡已经划入新的规划图。新区设立两年,已经修了六百公里的道路,铺设了九百公里的水、电、气等市政管网,产业城已有一百四十多个重点项目……迎面扑来的高速铁路宽似机场跑道,像闪光的银幕,通过它我看见了天龙屯堡人追求的梦一般的未来。

(取材于熊育群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说演员们的头饰“如阿拉伯妇女一样”,以类比形象说明了表演者的装扮特点。
B.第⑤段介绍了地戏和杀戏的相似之处,包括服饰的华丽、动作的丰富以及声音的委婉。
C.第⑧段通过介绍屯堡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客观呈现了“老汉人”南迁后的孤立状态。
D.第⑨段提到的“穿成了一个传奇”的凤阳汉服,是南迁至此地的汉人的精神寄托之一。
【小题2】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一段回忆,请结合第④-⑦段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小题3】本文第⑩段和第⑪段中的两个“梦幻”分别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演武堂里的演员们演唱的地戏令人动情,让人思考。下列对作品里的演唱所引发情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十二个女子演习戏文时唱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发了林黛玉叹息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伤感之情。
B.《边城》中傩送在碧溪岨的月夜下为翠翠唱情歌,使得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而且梦到了象征爱情的虎耳草。
C.《平凡的世界》中藏族姑娘用“野腔野调”演唱的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让金波激动、沉醉,并产生了深挚的爱恋之情。
D.《红岩》中渣滓洞的狱友唱着江姐作词的《囚歌》,“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给予了受严刑逼供的许云峰巨大力量。

6.名著阅读(共3题)

21.
下列各项中,关于三国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刺杀董卓的计划虽未成功,但相比王允等人的痛哭,曹操挺身而出的行为,体现了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品质。
B.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孙策虽占据江东,但曹操早已料定他必将身败名裂。
C.诸葛亮出场之前,作者安排了他的童仆、友人、兄弟、丈人出场,侧面衬托了他高超旷逸、清俊洒脱的形象。
D.诸葛亮出仕前,过着躬耕南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追求。
22.
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给下列成语选择对应人物。
①望梅止渴——(______) ②舌战群儒——(______)
③挂印封金——(______) ④辕门射戟——(______)
A.诸葛亮B.吕布C.曹操D.关羽
23.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书本于历史,真实地记录了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黄巾起义,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百余年间的史实。
B.全书开篇是从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十常侍乱政开始写起,体现了作者对于出现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局面原因的思考。
C.“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不仅暗示了小说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结构,也表达了对历史治乱交替的认识。
D.全书在记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时,尊蜀汉为正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正统观念和百姓意愿的统一。

7.小作文(共1题)

24.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以上。
①本学期我们观看了很多精彩的体育比赛: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耐高”总决赛等。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描写出他(她)在某一个情境下的形象特点。他(她)可以是场上队员、啦啦队队员、教练或者场下的观众。要求:描写生动。
②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或真或假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信息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切合实际,条理清晰。
③春风送暖,群芳争艳。迎春、玉兰、杏花、樱花、海棠、桃花……先后在我们的身边悄然绽放。请你选择一种在春天开放的花卉,为它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3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