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始其面目   旋:改变
B.俗而行也   称:称赞
C.至杀不人也   辜:罪
D.而刘夙疾病   婴:缠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29 09: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论次(注)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乙)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B.来者     思:使动用法,使……思考
C.放失旧闻   放失:散乱丢失
D.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搜集、归纳
【小题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任安书》中“书”是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给谁的信,如“报……书”、“答……书”等。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如“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中“仆”字就是自称的谦词。
C.通假字是古文言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如选文中加框的“底”“失”“愠”“责”字均为通假字。
D.孔子所作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所作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小题3】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B.甲文中“身毁不用矣”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也传达出内心的抑郁不平。
C.乙文中作者表明《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D.乙文中“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句话透露出司马迁对任安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兮以来 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冬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乏皮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玉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率,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甲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冬,公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 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节选自《苏武传》)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甲考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节选自《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克制(自身欲望)
B.臣诚恐而负赵 见欺:被欺骗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D.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安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左右或欲相如去/虞常果张胜
B.毕礼归之/衡乃诡对
C.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张胜闻之,恐前语
D.其一人夜亡,告/欲自杀,胜、惠共止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译文:我知道犯了欺骗大王罪过的人都被判处了死刑,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B.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译文: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战死了,只有虞常活了下来。
C.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文:假使谋害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
D.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