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 。 。 。 。 。 。
①这些人真正的用意是讨好巴结权力,捞取个人的好处
②那些善于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并无多少是真心钦佩
③是以,荀子直言:“谄谀我者,吾贼也。”
④有道是,“抬轿子”是因有人想“坐轿子”
⑤下饵是为垂钓,张网是为捕获,拍马是为骑马
⑥而在背后,他们往往又都是一些喜欢搬弄领导是非的人
A.④⑤②①⑥③ | B.③②⑤④⑥① |
C.②⑤④①⑥③ | D.③②④⑤①⑥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 |
B.政协委员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言献策、深入调研,针对重要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民主监督,探究改革良策,发表真知灼见。 |
C.过去一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第一年。能不能抓住真问题、提出好建议,正是对代表委员们履职能力、履职态度的一个检验。 |
D.昆明“3·01”暴力恐怖犯罪,不是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小撮丧心病狂的暴恐分子与人道相悖、与人类为敌的罪恶行径。 |
A.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22个省份下调GDP增速、29个省份承诺铁腕治霾;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更多改革举措呼之欲出。 |
B.在《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中,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刮目相看,两天点击量就超过了百万次。 |
C.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今年地方两会除改革外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雾霾问题使得“环境治理”成为网民关注焦点,网民真是杞人忧天。 |
D.央视记者柴静在美国产下女儿,许多人对其大张挞伐,是着眼于其“公知形象”或“体制内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一套高标规则。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诗歌鉴赏- (共1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①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②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③?却与山窗障北风。
(注)①故朝:宋朝。封事:臣子上奏给皇帝的奏章。②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宋亡隐居不仕。③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奏章。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族入侵应采取的措施的奏章。【小题1】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云:“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疾病)之若此。
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①,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②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③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手握)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荂》中④,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⑤,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浪颓沓⑥,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选自《古代散文小品选粹》)
(注)①东雒西雍:东雒,即洛阳;西雍,代指长安一带。②九牧:代之天下。③户牖:指门户。④《周南》《召南》:代之高雅音乐;《折扬》《皇荂》:代指世俗音乐。⑤管:毛笔。⑥颓沓:颓败杂沓。【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而荣 荣:茂盛 |
B.乃寤曩见剡藤之死 曩:往昔,从前 |
C.苟得著其理 著:附着,引申为“合乎” |
D.予谓今之错为文者 错:通“措”,施行 |
①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 ②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
③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 ④遂轻傲圣人道
⑤谁非书剡纸者耶 ⑥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①⑤⑥ |
A.作者对春天的剡溪古藤与其他植物表现不同这一现象很吃惊,通过向剡溪上的人询问,才得知原委。 |
B.当时天下大多文人自以为是,即使少数清醒明白,但他们也寡不敌众,在多数人面前失去话语权。 |
C.作者借助死于当地制纸工匠之手的剡溪古藤,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文风侈靡而又骄傲自大的文人。 |
D.文章托物寓意,针砭时弊,观点鲜明,言辞锋利,说理生动形象,即使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
(1)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远去的流萤
王本道
夏日的夜晚是极富诗意的。蓦然,感觉眼前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啊,应该是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童年与少年时代,夏夜随大人们乘凉时也曾多次见到过萤火虫。
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暑假期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让我们到地处偏远山区的辽南东部一个叫倒马祠的地方调研。那天下午我们从公社出发,步行三十多里崎岖的山路。渐近村口,远远看到当地小学的学生们举着彩旗前来迎接我们。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一位长者,看上去已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稀疏。见到我们他忙不迭地自我介绍说:“我是本地小学的校长,姓赵。”接着拉过身边几位年轻人说:“这是本校的几位老师,欢迎市里的老师们光临我们这穷乡僻壤啊!”
吃过晚饭,大队安排我们住宿在学校临时准备的房间里。当时还没有电灯,晚饭后,我和几位同事借着如水的月光,在学校面积不大的操场上徜徉。我们边走边聊,忽然看到从一间屋子里透出亮光,大家立刻好奇地走了过去。看到屋子里点着两盏油灯,那位老校长全神贯注地在刻着钢板,两位年轻的女教师,正用那种老式的油印机,一个推滚,一个翻页地忙活着。见到我们,老校长客气地站起身,边擦拭着额角沁出的汗水边说:“我们利用放假这几天,对照前些年的老教材,编教材,赶着印出来,不管现在社会上怎么乱,总还得让孩子们学点知识啊。”由于“文革”几年来的折腾,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在这偏僻大山深处的一所简陋的小学,竟还有一位老校长,顶着难耐的酷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孜孜不倦地操劳着,这是多么坚韧顽强的守护精神!在我的提议之下,老校长和我们一起走出房门,踏着一地月色,信步走到操场前的小溪边。浸润着月色的溪水似一条银链,叮咚地流淌着,岸边的绿树草丛染着月色依稀可辨。忽然有一颗米粒大的幽幽亮光从眼前闪过,接着两颗、三颗、五颗……陆续闪亮起来,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若隐若现,时而闪烁成一片,似满天的星星撒落到小溪里。“这是萤火虫在飞呢!”“别看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很小,可是无数只凑到一起,也足可形成秉烛之势啊!”老校长说道。
几十年的光阴转瞬过去,夏天的月夜依然惬意静美,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视野所及再也难觅萤火虫的踪影。“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这些年每临夏夜,我时常默念着伊能静唱出的歌词。“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这是《诗经》里描绘的流萤为戍边男子照亮夜路的景象。由此看来,萤火虫在华夏大地翩翩起舞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可如今在我国能见到萤火虫的地方早已是凤毛麟角,就连青岛那样美丽的海滨城市,最近从外地购进万只萤火虫放进公园里,只三天时间竟有一半死去。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方,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因萤火虫十分密集,当地还为此开辟出一个旅游项目:萤火虫之旅呢。
清幽静美的夏夜,我常常想起几十年前大山深处那感人至深的一幕:萤火虫染着月色飘然飞舞,饱经风霜的老校长和他两位年轻的同事在油灯下案牍劳形。
“燃烧小小的身影,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归来兮,远去的流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童年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现在在都市里难觅踪影,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恶化,如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癌症村等,是单纯追求GDP导致的。 |
B.“……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校长的话语暗含其对文革中教育遭到破坏的严厉批评与谴责。 |
C.作者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教育工作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环境的重要性。举例马来西亚的“萤火虫之旅”表明作者羡慕这样的环境,也愿为中国的环境事业贡献力量。 |
D.萤火虫的光亮很小,却能照亮别人,给人以精神和力量,就像老校长一样,用秉烛之势燃烧自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
E.文章用对比手法写由于萤火虫的急剧减少,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引用伊能静歌词、《诗经》名句表明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析
(4)探究萤火虫有哪些内涵。
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
吴义勤
形式主义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形式主义。近年来,形式主义开始在文化领域大面积蔓延,因形态更隐蔽,其危害也就更大。
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因为顶着“文化”的大帽子,常会被人忽略。比如,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量,各种图书排行榜、畅销榜应运而生,但在有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种“商业游戏”和“商业交易”,甚至出现了出版社、作家花钱打榜的现象。热热闹闹的排行榜之后,其实是某些出版商的利益追逐,受损的则是上当受骗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环境。再比如,有的动漫基地、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高科技园,不计成本地做华而不实的宣传,毁坏了很多农田,却并未见到多少正面效应。还有的地方,从吃的到穿的、从植物到动物、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英雄到汉奸,竟然都能成为文化节的名目。文化节不是不可以办,怕的是在主办者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大小,而不顾其能对文化发展产生多少补益。
更可怕的是,因为有了“文化”这顶帽子,形式主义有时成了损伤甚至破坏文化本身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在文化形式主义的掩护之下,传统文化可能成为庄严肃穆外衣下的敛财之道,红色革命文化可能变成不伦不类的恶搞狂欢,严肃的历史文化可能成为“戏说”和“宫斗” 的载体,深刻的人性探讨和现实批判则可能变成官场黑幕成功学和青天大老爷的风流艳史。再如,争抢名人故里,对历史名人捕风捉影,乱认祖宗,或者以文化为旗圈地造景,等等,都是名为发展文化,实为败坏文化之举。
文化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弄虚作假,损害文化发展的健康肌体,毒化社会风气。从表面上看,文化形式主义是拜金主义在作怪。正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才在文化活动中抛弃真诚的信仰和痛苦的反思,将文化创造变成了“吸引眼球”的金钱比赛和不伦不类的跟风模仿等。而从深层意义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正是文化虚无主义和缺乏文化自信、根本不懂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功利主义、媚上心理、跟风投机心理和畸形权力崇拜心理的典型表现,是掩盖自己思想能力、行动能力不足的保护色,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的政绩评价、问责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弊病。可以说,假如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其恶果是形式取代了内容,现象取代了本质,虚假驱逐了真实,它只会践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破坏社会的信任机制,助长浮躁功利的习气,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因此,要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警惕和根治形式主义。特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乃至效仿的空间。我们的政绩评价应不仅仅看到兴建了多少楼堂馆所这样的工程,更应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惠及了多少市民百姓这样的实绩;不仅看到一次性的文化建设,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对于那些一窝蜂、拍脑袋,不计效果、大干快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形式主义行为,主管部门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考察用人机制上,更要给那些在文化建设领域真抓实干的人、坚持从实际和群众出发为政理念的人更多的鼓舞和力量。
【小题1】下列有关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的危害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形式主义会导致人们弄虚作假,毒化社会风气,损害文化发展。 |
B.当前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都被人们戴上了一顶“文化”的大帽子。 |
C.对历史进行“戏说”、对红色革命人物进行恶搞败坏文化因子。 |
D.在利益的驱使下,文化形式主义容易使人们变成拜金主义者。 |
A.为了提升销售量,现在的出版社都会伙同作家花钱打榜,损害读者的利益。 |
B.因为形式主义对文化侵蚀的形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造成的危害更大。 |
C.要根治形式主义,制度设计非常重要,不能给文化投机行为留下生存空间。 |
D.文化形式主义的恶果之一就是破坏社会信任机制、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
A.现在的文化节已然变味了,连汉奸都能成为文化节的名目,所以作者认为办文化节不能只顾经济利益。 |
B.很多人正是因为自身缺少文化、不懂文化而导致对文化不够自信,所以就通过搞形式主义来充点门面。 |
C.对政绩的评价不仅要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 |
D.文章按照“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论证结构展开论述,论证时摆事实讲道理方法得当。 |
6.材料作文- (共1题)
对于野菜,在农谚中有“春灵芝,秋蒿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在春天采食野菜的嫩芽,有败火、养颜、补气、祛毒之功效,价值顶得上灵芝草;如果到了秋天,那么就一钱不值了,只能当作柴禾烧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语言表达- (共2题)
母亲:小红,要是你遇见有老人倒在地上,你怎么办?
小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要是他反咬一口,说是你推倒他的怎么办?
小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你涉世未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小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这样最好不过了。我们接着看节目吧。
小红:好的。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