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012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小题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残零落。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小题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杀父母,奸臣杀忠臣等。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⑵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小题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小题2】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枓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佛系”一词在网络上颇为流行,一些人以"佛系青年”自居,表示要“看淡一切,不怒不争,顺其自然,不求输赢”。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提出批评,认为人不可得过且过,而应该有目标本动力;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当代青年旷达的一种体现。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10.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