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83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7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的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有人因为有太多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
在互联网的56k时代甚至更早,那时的网络红人的共同特点是以文字________。当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的图文时代,这时的网络红人________,网络女性占尽优势。此后
因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红人,他们大都没有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多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个人网站或者某些较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    ),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丝群。
借网络推手而成名的网络红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_______去策划, 一般选择在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该网络红人,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种热闹的假象,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B.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
C.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D.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鱼得水 立身处世 绚丽多彩 苦思冥想
B.左右逢源 安身立命 五彩缤纷 苦思冥想
C.如鱼得水 安身立命 绚丽多彩 费尽心思
D.左右逢源 立身处世 五彩缤纷 费尽心思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在艺术上的独特品味不同于主流,所以积累的人气也不错
B.由于在艺术上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所以能逐渐积累不错的人气
C.由于逐渐积累了不错的人气,所以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品味
D.由于积累的人气也不错,所以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①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
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阙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塞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监察御史又被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虽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
B.“敕”,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或其它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汇。
C.“丁内艰”又称为“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明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辰深得赞赏。他曾奉朱棣命令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地方官吏以叛逆罪请求朝廷发兵,郑辰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某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资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2)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小题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传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讯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B.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C.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D.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态度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子罕》中与“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自见者不行,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章)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老子思想是我国五千年思想文化的精华,许多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一二句或多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8.
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9.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l)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2)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5)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