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0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6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法美关系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法国的大国地位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恢复,根本原因是法国在“两极世界”中扮演“小兄弟”的角色。戴高乐从1958年上台后,就考虑怎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问题。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了两国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摘编自曲星《中国外交50年》

材料二:随着美、苏实力的变化,美国推出了“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的和平战略”。次年7月,他又提出世界上存在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权力中心,承认美国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存在“全球战略竞争”。“尼克松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收缩的重点地区是亚洲,收缩的关键是摆脱越南战争和放弃反华政策。

——摘编自齐涛《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成为宋朝历史的一抹耀眼的亮色。在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面前,一切文字记载都相形见绌。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开封的街市繁荣景象。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口门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王家罗锦匹帛铺(丝绸店)”“刘三叔精装字画(裱画店)”“久住王员外家(招商旅馆)”等。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民国初年,受广告数量和报刊版面的影响,有人开始从理论上对广告进行专门研究。1913年出版的由史青翻译的《实用新闻学》,是美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其中第12章、第13章对广告文的写作、报馆如何招揽登载广告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1918年朱庆澜编写的《广告学》是国人编写的第一本广告学专著,强调广告文的创作要注意文体、主点、标题等。

——摘编自杜艳艳《中国近代广告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在东京开封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广告学产生的背景。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时,李时珍综合前人知识,编成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可是李时珍的分类和欧洲林奈的植物学研究成果相比,就有很大的差距。林奈的植物学是从植物本身的形状、性质、成长过程等入手,分出若干不同的纲、目、科、属、种,这种植物科目的分类奠定了后世植物演化谱系研究的基础。再以各种《本草》和林奈的植物学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欧洲近代科学和中国传统学科之间的差异。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科技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准备应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核能、太阳能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等三大主要技术,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与纳米技术等。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科学和中国传统学科之间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科学理论基础及其特点。
4.
   材料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始以安徽省为试点,拉开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大幕。2000年和2001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2年,将试点扩大到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年国务院要求各省、各地区要因时因地制宜将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以“减轻、规范、稳定”为指导,以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为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按照中央部署,加上2004年已经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的黑龙江等8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的省、市、自治区达到26个,涉及农业人口约6.9亿人。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标志着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摘编自李茂盛、杨大虎《农村税费改革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分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作用。
5.
   材料:当我们享受稳定的国际秩序带来的发展机遇时,绝不能忘记是谁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1941年至1945年,苏联军民用生命換来和平,苏联红军在西线消灭的法西斯比盟军多出1.8至2.5倍。世人也不能忘记在远东战场上,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付出的巨大牺牲。正因为中国在远东牵制住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步伐,为苏联打击德国法西斯、为美国对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争取了宝贵时间和重要机遇。世界各国举行纪念战争胜利的系列活动,不仅是为了提醒世人牢牢记住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更是告诫当下妄想颠覆战后格局的政客正视其前人失败的历史。

——摘编自(俄)安德烈纳扎洛夫《是谁用生命换来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两国在二战中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俄两国人民共同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的原因。
6.
   材料: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家境贫寒的他设法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5年本科学业,于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1938年秋,李国豪赴德留学,他的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德国桥梁工程界的极大反响,这位年仅27岁的中国青年获“悬索桥李”美誉。二战结束以后,李国豪谢绝导师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执教。20世纪50年代,李国豪参与了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开发浦东在即,黄浦江上造桥迫在眉睫。李国豪向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力陈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理由。南浦大桥的成功兴建,形成了中国自主建设大桥的高潮,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机会。

——摘编自黄辛等《“同济之魂”李国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国豪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国豪的主要活动。

2.单选题(共20题)

7.
据统计,雅典的公民约为42000人,每日领取国家津贴者(包括行政和军事人员)2万余人,将近全体公民人数的一半。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在于
A.雅典小国寡民基本国情
B.智者运动激发参政热情
C.伯利克里开展民主改革
D.民主政治逐步走向衰落
8.
如图是一部基于君主主权思想制定的“钦定”宪法,它在1889年获得通过。与这部宪法最为类似的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9.
1938年,创办于武汉的救亡刊物《国民公论》中写道:“战争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民族才能打成坚强的不可分的一片。也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才能在新的铸型上面建造起来。”据此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武汉成为民族救亡的大本营
B.中华民族救亡思潮正式开启
C.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由国家
D.抗战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10.
有学者指出:“中国没有善待五口通商带来的机遇,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昔日光环之中。”该言论
A.痛惜甲午战争战败
B.反思鸦片战争影响
C.叹息洋务运动失败
D.反省辛亥革命不足
11.
如图为中国同盟会会员黄景南的入会誓词。该誓词反映出
A.广东成为同盟会大本营
B.同盟会员奋斗目标明确
C.民国建立激发入会热情
D.三民主义拥有民众基础
12.
1926-1927年,国民党中央制定了《保护佃农法》,部分省党部制定了《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这些法规
A.保护了全国农民权益
B.维护了国家民族统一
C.见证了国共间的合作
D.推进了全国抗战胜利
13.
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立即提出民主的合约,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工人监督生产,成立苏维埃政府。”这份革命文献
A.宣布沙皇俄国的统治终结
B.实践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颁布于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D.开创了无产阶级专政尝试
14.
1953年,全国各地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09684人,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这次选民登记工作
A.意在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有力促进了人民政协的发展
C.保障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D.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15.
史学家何顺果指出,在美国,“国家成为经济的发动机”,重铸了美国人对本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信心。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国
A.颁布1787年宪法
B.罗斯福实施了“新政”
C.形成两党执政局面
D.率先步入“新经济”
16.
如图为原载于瑞士《时报》的漫画《谁之过》。该漫画反映了
A.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创伤
B.美国在西欧积极推行霸权主义
C.亚非拉的不结盟运动强势逆袭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挫折
17.
1800年,英国一年的煤产量约1500万吨,整个欧洲大陆的总产量不超过300万吨。这种现象说明
A.英国的经济制度优于欧洲大陆
B.英国市场比欧洲大陆更为广阔
C.工业革命促进英国采煤业发展
D.蒸汽机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
18.
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需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铸造完成。据此可获得的史实是
A.先秦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B.西周青铜铸造工序非常复杂
C.商朝青铜手工工场规模较大
D.古代民营工匠技艺令人叹服
19.
南宋绍兴三十年,户部接替临安府发行会子,会子开始越出两浙流通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全国性纸币。这表明南宋时期
A.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官府控制对外贸易
20.
明朝庄田来源大部分为皇帝拨赐的官田,可以世袭占有,但不得买卖,有时还由朝廷设立机构代为经营。据此可知,明朝庄田
A.冲击小农经济
B.利于农民生产
C.承认土地私有
D.具有国有性质
21.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有其独特道路,并非自生自发演化而来,而是从国外直接“移植”进来的。中国最早的机械工业“移植”发生于
A.洋务运动中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
C.民国建立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2.
如图为2012-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示意图(单位:亿美元)。该图反映了
A.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日常生活
B.改革开放提升了家居生活质量
C.信息技术催生生活新观念形成
D.市场经济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可
23.
本来是欧洲边缘的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反而成为在大西洋航道贸易上最占便宜的国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宗教改革推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兴起
D.工业革命影响
24.
孟德斯鸠虽然承认某些国家的气候是奴役制的根源,但是他始终反对奴役制,指出“奴隶制是违反自然的”。这表明孟德斯鸠
A.思想富有理性精神
B.反对君主立宪制度
C.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D.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5.
开盛唐音乐风气之先的《秦王破阵乐》演奏时,“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据此可知,《秦王破阵乐》反映了
A.秦统一六国时战争惨烈
B.唐人对大秦帝国的敬仰
C.唐充满文化宽容的气概
D.唐初非常推崇传统音乐
26.
《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写道:“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先生(李大钊)立其基,导其先河;先生可谓先知先觉,其思想之影响及重要可以知矣。”据此可知,李大钊
A.首倡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宣扬新三民主义真谛
C.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
D.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