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家境贫寒的他设法坚持读完了2年德语、5年本科学业,于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1938年秋,李国豪赴德留学,他的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德国桥梁工程界的极大反响,这位年仅27岁的中国青年获“悬索桥李”美誉。二战结束以后,李国豪谢绝导师的劝阻和挽留,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执教。20世纪50年代,李国豪参与了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开发浦东在即,黄浦江上造桥迫在眉睫。李国豪向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力陈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理由。南浦大桥的成功兴建,形成了中国自主建设大桥的高潮,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机会。
——摘编自黄辛等《“同济之魂”李国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国豪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国豪的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