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思源学校2020届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6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民主共和制度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它对后世所起的重大影响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然而,雅典的民主制远不是完美的。它包含了本身的弱点,虽然,这些弱点在当时是无法克服的。

即使在雅典最兴盛的时期,民主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权利。在古希腊的民主体系中,只要是希腊族的成年男子就可以拥有公民权,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看起来好像很多人拥有这些权力,其实由于古希腊是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对希腊人来说,人只有成为城邦一名自由成员时,他的生活才有意义。工匠、工人与奴隶并不是完全人,所有在希腊版图之外的都是野蛮人。所以真正拥有公民权的仅仅占到总人口的1/10。虽然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但是他们的民主方式仅将公民自由赋予极少数具有公民权的男性而已。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雅典民主制度中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见有专门技艺的要求,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的。一切重大国事也以简单的多数票决定。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评:
分析:
结论: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作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布瓦松纳这样描写:“君士坦丁堡是世界商业的转运口岸,船舶和队商都进到它的碇泊所,在它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都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和港口充满了商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篡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消耗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在东部,波斯人也已 ……

材料三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1)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繁盛的表现,并指出促使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拜占庭帝国的衰亡揭示的道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 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建立在主教高德里的领地上,高德里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里的统治,12 世纪初,琅城的居民用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里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里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于1112 年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里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才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材料二 一些享有较大自治权的城市可以选举城市管理人员, 拥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力。中世纪西欧城市就这样成为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城市的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了防止行业竞争,保持行业垄断,手工业者结成同业的行会组织,遵照行会的行规在城市中从事小商品生产。城市商人多为行商,主要经营商品的长途贩运。商人也组织行会,称商人公会。商人控制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他们地位显赫,成为城市贵族。中世纪的城市居民要取得法律规定的身份,依法纳税者享有市民权利,可参加市政官员选举, 并受城市法庭和市政机关保护。但城市底层的居民往往没有市民身份,不能享受市民权利。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也是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为封建领主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封建主为获得更多的货币,便把自营地几乎全部租出去,终于使庄园解体,领主制渐渐被地主制代替。与此同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农奴制消失,有的甚至变成不仅拥有工具和动产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自由农民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破产,使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4世纪,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明证。

(1)据材料一指出琅城居民的斗争方式,并指出该斗争的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2.选择题(共9题)

4.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5.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6.
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为66天;2世纪时,娱乐节庆日有123天;4世纪时,娱乐节庆日有175天。在节庆里,奴隶为大家斗兽、角斗、演戏等,而费用都由国家开支。据此可知(  )
A.罗马公民能歌善舞B.罗马人天性好斗贪玩C.奴隶喜欢现实生活D.罗马人追求快乐生活
7.
凯撒是古代罗马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曾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他在《高卢战记》中写道:“如果按照教科书的指示行动,是无法获胜的。”这表明(  )
A.他的作战方法富有创造性B.他的政策受到普遍欢迎
C.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D.他酷爱希腊的古典文学
8.
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材料表明(   )
A.领主与农奴矛盾尖锐B.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C.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D.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9.
美国作家哈特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列入世界100名人排行榜,是因为查士丁尼(   )
A.组织法学家将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B.组织法学家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国力最为强盛D.成功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0.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 担任祭司 B. 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 掌握军权 D. 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1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12.m,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α,β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