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 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建立在主教高德里的领地上,高德里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里的统治,12 世纪初,琅城的居民用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里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里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于1112 年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里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才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材料二 一些享有较大自治权的城市可以选举城市管理人员, 拥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力。中世纪西欧城市就这样成为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城市的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了防止行业竞争,保持行业垄断,手工业者结成同业的行会组织,遵照行会的行规在城市中从事小商品生产。城市商人多为行商,主要经营商品的长途贩运。商人也组织行会,称商人公会。商人控制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他们地位显赫,成为城市贵族。中世纪的城市居民要取得法律规定的身份,依法纳税者享有市民权利,可参加市政官员选举, 并受城市法庭和市政机关保护。但城市底层的居民往往没有市民身份,不能享受市民权利。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也是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为封建领主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封建主为获得更多的货币,便把自营地几乎全部租出去,终于使庄园解体,领主制渐渐被地主制代替。与此同时,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货币关系,农奴制消失,有的甚至变成不仅拥有工具和动产甚至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自由农民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破产,使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4世纪,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是明证。
(1)据材料一指出琅城居民的斗争方式,并指出该斗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