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2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综合题(共4题)

1.
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技能,解答以下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一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说出理由。
(2)图二①②处应填写什么内容?指出康熙帝在A、B两处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
(3)借助下框内词语,解读北宋政治的特点。
2.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等云集长安。长安城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和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还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还出现了“瓦子”,瓦子里的生活非常热闹;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等,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唐代城市和宋代城市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城市发展与以唐宋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3)据三则材料,归纳城市兴起、发展的因素。
3.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构成部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哪段比贞观之治更令人振奋的了。那是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是同心同德的君臣关系、理智成熱的执政方针、人人胸怀天下的丰沛气概、莫以善小不为的主流价值观

——孟宪实讲唐史之治世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贞观时期“同心同德的君臣关系、理智成熟的执政方针”。
材料二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的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汉,被尊你为成吉思汗。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听从汉换儒臣迷议,行“治国安民”方略,开言略、整吏治、重农桑。
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6年,元灭南宋。南宋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后来兵败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意义和元朝统一的意义。
(3)元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为什么文天祥坚持抗元还值得敬佩?
材料三 宋朝开始,中国造船技术超越阿拉伯,居世界之冠,中国船舶主宰了远南亚的海上交通运输。明代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规模、航程的遥远、历时的长久,都是前无古人。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不再发展航海技术。十九世纪欧洲人仗着坚船利炮纵横海上,不断入侵中国,而中国只有旧式船舶,毫无还击之力。
(4)材料三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所学,简析“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原因。
材料四  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农民战争迅速发展,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0年,河南一带灾荒严重。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河南,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免粮”反映了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1644年,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进北京城,推翻明朝的统治。
(5)“均田免粮”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写出你对这一口号的看法。
4.
民族交往、对外交流、制度建设、科技发展等,构成了我国历史演进的奏鸣曲。以此为主题,七(2)班同学们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图片解读民族关系)

(1)从上述图片可看出民族间交往有哪两种方式?它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任务二(名言呈现对外交往)
①近代学者梁启超:“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决不居第二流以下。”
②现代学老郭沫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③清朝政治家张廷玉:“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④郑成功:“四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2)结合玄奘和鉴真的事迹,说说两位学者为何如此高度评价他们?
(3)③反映了成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结合史实解释郑成功是怎样解决“来自海上的危险的”?
任务三(材料解析制度建设)

(4)从图一制度到图二制度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5)请你对图三所体现的制度予以客观评价。
任务四(比较宋明科技成就)
(6)列举宋朝、明朝科技成就各一例,并分析明代科技重在总结而不像宋代科技旨在创新的原因。

2.选择题(共14题)

5.
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6.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设置驻藏大臣
7.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苏轼
8.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9.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0.
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11.
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
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
下列哪项不能反映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
A.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B.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C.江宁著名机户李东阳
D.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
14.
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引进高产作物
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16.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17.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18.
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伊犁将军B.台湾府C.西域都护D.市舶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