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30中学2018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907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4

1.单选题(共7题)

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
A.B.C.D.
2.
甲乙两城市相距6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均从甲城市出发匀速行驶至乙城市.已知货车出发1小时后客车再出发,先到终点的车辆原地休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客车出发的时间为t(小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货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B.离开出发地后,两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出发地150千米
C.货车从出发地到终点共用时7小时
D.客车到达终点时,两车相距180千米
3.
将直线y=﹣7x+4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的表达式是(  )
A.y=﹣7x+7B.y=﹣7x+1C.y=﹣7x﹣17D.y=﹣7x+25
4.
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则()
A.2B.-2C.4D.-4
5.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º,则这个多边形是(   )
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
6.
晋商大院的许多窗格图案蕴含着对称之美,现从中选取以下四种窗格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7.
如图,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为了测量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他先在池塘的一侧选定一点A,然后测量出AB、AC的中点D、E,且DE=10m,于是可以计算出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是(  )   
A.5mB.10mC.15mD.20m

2.选择题(共2题)

8.

有的幼儿吃了很多钙片,但仍患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  )

9.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

3.填空题(共4题)

10.
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1.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2=0有一个根为1,则m的值等于______.
12.
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如下表所示:
 




平均数(cm)
561
560
561
560
方差s2
3.5
3.5
15.5
16.5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A.甲B.乙C.丙D.丁
13.
将一张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对折并沿折痕剪开,发现每一次所得到的两个矩形纸片长与宽之比都是(每一次的折痕如下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AB=1,则第3次操作后所得到的其中一个矩形纸片的周长是   ;第2016次操作后所得到的其中一个矩形纸片的周长是   

4.解答题(共9题)

14.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据调查,某家快递公司每月的投递总件数的增长率相同,今年三月份与五月份完成投递的快递总件数分别为30万件和36.3万件,求该快递公司投递快递总件数的月平均增长率.
15.
解方程:x2﹣6x+6=0.
16.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6x+1﹣k=0有实数根,k为负整数.
(1)求k的值;
(2)如果这个方程有两个整数根,求出它的根.
1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6,3),连接A
A.如果对于平面内一点P,线段AB上都存在点Q,使得PQ≤1,那么称点P是线段AB的“附近点”.
(1)请判断点D(4.5,2.5)是否是线段AB的“附近点”;   
(2)如果点H (m,n)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是线段AB的“附近点”,求m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至少存在一个“附近点”,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   
18.
某学校需要置换一批推拉式黑板,经了解,现有甲、乙两厂家报价均为200元/米2,且提供的售后服务完全相同,为了促销,甲厂家表示,每平方米都按七折计费;乙厂家表示,如果黑板总面积不超过20米2,每平方米都按九折计费,超过20米2,那么超出部分每平方米按六折计费.假设学校需要置换的黑板总面积为x米2.   
(1)请分别写出甲、乙两厂家收取的总费用y(元)与x(米2)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结合函数图象的知识帮助学校在甲、乙两厂家中,选择一家收取总费用较少的.
19.
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kx+b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交于点P.
(1)直接写出不等式﹣2x>kx+b的解集______;   
(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A,△OAP的面积为12,求l2的表达式.   
20.
如图,已知在△ABC中,∠B=90°,AB=8cm,BC=6cm,点P开始从点A开始沿△ABC的边做逆时针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ABC的边做逆时针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他们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
(2)在运动过程中,△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吗?若能,则求出几秒后第一次形成等腰三角形;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21.
将矩形纸片按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如图②),若,求的长.
22.
如图,在△ABC中,AB=BC,BD平分∠AB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交BC于点F,连接CE

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