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行室: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豕(shǐ):猪。A.①久之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 B.①以刀劈狼首 ②方缚以带 |
C.①为狼所逼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 D.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有闻而传之者 |
A.(甲)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
B.(甲)文主要通过对屠户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
C.(乙)文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摆脱困境。 |
D.(乙)文中屠户胆小怕狼,面对贪婪的狼,只有躲起来,最后靠着侥幸获得了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