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制75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过程中,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把量筒中的水转移到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时有少许洒出;③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到合适位置,左盘放入氯化钠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操作除④外都有错误
B:以上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只有①
C:以上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只有④
D:以上操作可能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是③
(I)求函数f(x)的解析式并讨论单调性
(II)证明对任意x1,x2∈(﹣1,1),不等式|f(x1)﹣f(x2)|<4恒成立.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竞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边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