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75 mL 0.5mol·L1CaCl2溶液

C: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75 mL 1 mol ·L1AlCl3溶液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01 06:29: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丘记(节选)

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③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矣。山川兴废,有时哉!

    ④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①雷辊(ɡǔn):雷的轰鸣声,这里指车轮滚滚声。②布席:安设筵席。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对。④妍媸(chī):美和丑。⑤瓦釜: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也是原始的乐器。这里比喻低级的音乐。⑥属而和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⑦竹肉相发:竹指管乐器,肉指人的歌喉。⑧剑泉:在虎丘千人石下,相传为吴王洗剑处,又称剑池。⑨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⑩祠:祭祀。⑪识:同“志”,记忆。

同类题3

社会转型期往往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更新。
材料一 有学显赫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认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1)据材料一概括该学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者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者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2)材料二体现了伏尔泰的什么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中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归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欧美18—19世纪时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