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I won't take part in Peter's birthday party           I am invited.

A:if

B:after

C:unless

D:Because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17 12:0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挥手

欧阳明

    刚到九点半,老李就转动轮椅,艰难地向窗口移去。

    窗外阳光很好。老李的心情也很好,不等气喘均匀,就抬头朝对面顶楼的窗口望去。窗口什么也没有,老李一看表,还差10分钟。

    老家伙,耐性比我好啊!老李说。

    老李望的人是老刘。老刘和他同庚,与他同一学校毕业,同一天到同一单位报到上班,同一天结婚,也同一天退休。不同的是,老李住的A幢一楼,老刘住的是对面B幢的顶楼。二人关系一直很好。为什么好?局外人说不清楚,都认为是有同样的爱好。

    老李和老刘共同的爱好者是围棋。两人对弈了几十年,也难分伯仲。退休后,二人闲来无事,就天天下棋。棋,让两位老人干瘪的日子,像成熟的稻谷一样饱满起来。

    棋上分不出输赢,只有看谁先去见阎王了。老李说。

    谁先去谁就是输!老刘哈哈大笑。

    没过几年,老李和老刘的腿就不利索了,身体都放进了轮椅。老李再也没法爬上顶楼,老刘再也没法下到一楼。

    电话里见!每天上午10点,我给你打电话。老刘说。

    每天上午10点一到,老李的电话就会丁零零响起。他们一边说棋,一边嘘寒问暖,有时也说说那些遥远的国际国内大事。还经常相互戏谑,说阎王在等你!但每次挂电话时,又相互叮咛,能吃就吃,啥事都别往心里去啊!

    有一天,老李突然没按时接到电话,就打过去。那边接了,却没有声音。反复打,都一样。老李忐忑不安,晚上又打了过去。

    哪位?老刘儿子的声音。

    李叔,叫你爸说话。

    他哑了。

    哑了!怎么会?

    今天早晨起来,突然就说不出话了。

    耳朵没聋吧?把话筒给他,我要跟他说话!老李说。

    怎么哑了呢?肯定是前辈子嘴臭了吧!不说话,想闷死我?这样吧,时间不变,我给你打过来,听见我说了,就拍桌子。老李对老刘说。

    第二天10点,老李准时打电话。话筒里就传来了啪啪的响声。

    老家伙,手力不小嘛!看来除了说不出话,其他零件还正常嘛。老李说。

    啪啪!又是一阵响声。

    我怕你闷死!老李又说。

    啪啪啪啪!响声更加大了。

    突然有一天,老李电话打过去,却没人接。反复几次,都一样。

    晚上,老李打电话问老刘的儿子,你爸还在吧?

    在啊。

    在,怎么不接电话?

    哦,他聋了,昨天晚上,突然就听不见了。

    老李心里咯噔一下,像落进了冰窖,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

    老李写了张纸条给儿子,叫他送给老刘。纸条上说:到窗户边挥手,时间不变!

    10点终于到了,老刘的头也终于冒出了窗户。

    老李赶忙举起右手,不停地摇晃,一脸孩子般的笑容。

    老刘也兴起右手,不停地挥动。

    岁月如风,在两位老人的指缝间悄悄溜走,转眼就到了秋天。老李的手也开始有些不利索了,每次举动,都感到很吃力,每次挥手过后,都会酸痛难忍。眼睛更不中用了,看老刘,除了见手在挥动,其他的一片模糊。但老李依然坚持每天按时挥手,每次挥过之后,心情都会十分愉快。

    等到天空撕下雪花的时候,老李彻底不行了,早晨醒来,就感到呼吸困难。

    儿子说去医院。

    老李说,来不及了,我的命自己清楚,答应我一件事,我走后,你要每天10点向对面顶楼的窗户挥手,记住,不能露头,不能间断!

    说完,老李头一歪,就走了。儿子泪如泉涌。

    半月之后,老李的儿子挥完手又赶出去忙别的事,无意间撞上了老刘的儿子。

    你爸身体还好吧?老李儿子问。

    还好,刚才还和你爸挥手呢!老刘的儿子说完,慌忙走开了。老刘半年前临走时交代过,千万不能让老李知道他先走了。他怕说多了,漏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1期  有删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喧嚣时代,诗歌何为?

陈劲松

       ①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喧嚣的世俗诱惑;一方面是回归古典的儒雅情怀、物我两忘的传统气度,另一方面则是写诗者多于读诗者的残酷现实。诗歌就在这种两难境地进退维谷。然而,诗歌在当下的文学视野中真的就渐行渐远,在日益高涨的城市化进程中真的就不堪一击了么?

       ②不必讳言,当下诗歌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诗人圈子化、作品浅俗化,即是例证。过分的炒作与包装、不时爆出的抄袭丑闻、哗众取宠的行文艺术,诸如此类,让本应圣洁的诗坛一片乌烟瘴气,而诗歌,这原本富有生命的艺术载体,也随之变得苍白无力而又缺乏灵气。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当下文学存在一个引人深思的诗歌误区:将诗歌陌生化、边缘化;将诗人妖魔化、另类化。

       ③对此,我的看法是,人间自有好诗在,对于诗歌的当下和未来,虽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于悲观。就中国当代诗歌来说,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尽管每一个时期的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有着明显区别,但诗人们的写作取得了瞩目成就,却是勿庸置疑的事实,在几代诗人的努力下,中国当代诗歌逐渐臻于成熟和完善。

       ④透过被时代喧嚣遮蔽的诗歌景象,我们看到:真正的诗歌应该是也必然是生命的宣言、生活的自白,诗意地阐释着人类生命,诗化地阐释着真实生活;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也必然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清醒地守望着整个世界,守望着全部人类。诗歌之为诗歌,是因为它“从生活出发,从心灵出发,直抵人世间的那种渺小、虚无、道德、悲悯和感伤。”1985年,诗人罗伯特•佩恩•沃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桂冠诗人”称号之后,他在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记者的访谈中说了一句话:“诗歌就是生活。”我对此的理解是:因为生活里有一种巨大无比的潜在力量,给诗歌带来一种无法妥协的勇气与激情。使得在诗人眼里,诗歌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就是我们的心灵和大地,就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既然“诗歌就是生活”,那么就让我们的诗人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寻觅诗情,写出一首自己生命的大诗,进而保持诗人应有的尊严、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选自2013年2月2日《新华副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