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荡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下列四个点,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像上的是( )
①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②唱响社会主旋律,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