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按要求填空。

藏猫猫

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藏猫猫”,因为玩这个游戏可以给我带来快乐。

 “藏猫猫”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先用剪刀、石头、布决出胜负,输了的人贴着墙数50声,赢的藏起来,然后去找藏起来的人。

游戏开始了,小军输了。首先,他就贴着墙壁,慢数50声了。我就要藏起来,我想了想,我藏的地方不够隐蔽,应该藏没有人知道的地方,于是我猫着腰,跑到墙后面,躲了起来。然后,我们藏好了,小军也数好数了,小军就东找西找,突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小兰1号”,原来,小兰被发现了。最后,因为大家藏了很久了,小军都没有发现我,我趁他不注意,就悄悄地跑出来说:“蒙龟”。其余的小伙伴也一起跑出来,大家一齐喊道:“轮到小兰蒙,我们藏喽!”大家又快快乐乐地藏了起来! 玩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快乐,只要有空,我都会跟伙伴们玩个痛快的!

【小题1】说一说,藏猫猫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连词组句
这个  快乐  玩   带来    可以   游戏   给  我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游戏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5 09:5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不住( )   止( )   数不( )   管(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果然( )   禁不住( )   称赞( )   数不尽( )
3.若:①要是;②你;③好像。“若隐若现”中“若”的意思是( )。(填序号)
“若隐若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4.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了画师的一番话后,顿时恍然大悟,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第一次旅行

(德国)于尔克·舒比格

世界有了高山和峡谷之后,很久都没有被人类发现。不同民族的人类,当时还相互隔离着。大家都说自己是“人类”,都生活在自己的田地附近。他们当时认为,只要走到世界的边缘,不小心就会掉进无底的虚空之中

有个男人名叫伊西多,想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真可怕!”大家说。

但伊西多很想去看一眼那里的虚空。不论他去问谁,大家都只知道会掉进去。

伊西多的心像大鼓一样跳动。第二天早上他就上路了。

他要去哪里?

去世界的边缘!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再也看不见他。但他却定期寄回明信片,上面写着对大家的问候。明信片上还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在明信片的背面,他总是写道:我很好。

最后一张明信片的上面是可怕的空白,下面是一大片波浪。明信片的背面写着“多多问候”和“大海”。

——选自《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

【小题1】“想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中的“那里”在文中指(  )
A.高山和峡谷B.世界的边缘
【小题2】“但他却定期寄回明信片”中“定期”的意思是(   )
A.定下日期B.有一定周期的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伊西多的心像大鼓一样跳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句话把伊西多的心比作大鼓,表现他紧张而又勇敢。
B.这句话把伊西多的心比作大鼓,表现他胆怯而又害怕。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明信片上还印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
A.伊西多的知识太少,他去过的地方很少。
B.伊西多不断地探索,他去过很多地方。
【小题5】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______)人们都认为世界的边缘是无底的虚空,伊西多想去看看。
(______)伊西多去过很多地方,定期寄回明信片。
(______)伊西多寄回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面画有一大片波浪。
①结果    ②经过    ③起因
【小题6】从伊西多寄回的最后一张明信片来看,他到达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伊西多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小题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小题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小题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小题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竞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小题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_____地点:_____人物:_____
起因:_____经过:_____结果:_____
【小题2】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5自然段中的“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