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________________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rén mǎn wéi huàn( ),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yìng lǎng( )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gān gà( ),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diān bǒ( )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根据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括号里。
2.在文章前面的横线处加上合适的题目。
3.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
A.让座女孩B.老人C.女儿D.作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1 11:0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
《和时间赛跑》节选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再飞过这条路线,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受益无穷:     
(2)在文中□处填上正确的标点。
(3)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两种事物,从而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4)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做了哪三件事?


(5)你是怎样理解文中“ ”句子的,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蜀南竹海行(节选)
潘 岳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凡清雅之士,都在庭园里种几棵竹。佛祖释迦牟尼刚出道时,讲经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竹子搭的,叫“竹林精舍”。观世音菩萨也一样,拜观世音的,都知她身后有一片紫竹林。记得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他的恩人——当时已归隐的介子推,派兵逼他出山做官,可介子推不愿意,背着老母躲入竹山。晋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会儿,山上的竹全烧光了,介子推母子也烧成焦炭,却始终没有出来。一代隐世高人生于竹山,死于竹山,也算归得其所了。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在他死之日忌用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蜀南竹海,古代的名士来过不少,如李白、黄庭坚等,也隐居过一些高人。每个觉得做人比做官更重要、人格比功名更高贵的孤臣孽子,都会有飘然出世之感,都会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慨,都会喜欢种竹、赏竹、伴竹。这便是竹的高洁。
除了名人雅士,老百姓也爱竹。几千年了,人们歌竹林而悦目,制竹椅而坐躺,造竹板而击敲,扎竹筏而漂荡。时而,还舞竹剑而激昂,吹竹箫而回肠,品竹笋而滋生,书竹简而飞扬。人与竹,竹与人,那么多年了,又岂能分扯得开?竹任人砍伐,任人排遣,却从来没索取过什么回报,这才是竹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小题1】“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宁可……不可……”这组关联词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苏东坡特别喜爱竹子
B. 苏东坡不喜欢吃肉
C. 苏东坡喜欢肉,不喜欢竹子
【小题2】苏东坡还曾这样颂竹:“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这几句诗写出了竹子(  )的精神。
A. 不合群,喜欢搞特殊
B. 不随流俗,不畏风霜的孤高刚劲
C. 傲慢无礼,喜欢独居
【小题3】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后,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  )的人。
A. 傻,不知道变通
B. 具有高风亮节
C. 不善交际,喜欢独居
【小题4】读了短文,你认为竹子的秉性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