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奇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真奇妙!有些植物能把动物当美食。猪笼草就是一种食虫植物。它的叶子的顶部长得像个瓶子,上面还有一个小片,像掀开的盖子,盖子的边上有蜜,虫子飞到盖子边上吃蜜,一下子就滑进瓶子里,不一会儿就化了。
地球上有的地方的水温很高,那里的鱼适应了在热水里生活,有的鱼甚至能忍受60摄氏度的高温。他们要是在平常的水里,反而会“冻僵”,只有回到热水里,才会慢慢苏醒过来。
多么奇妙的大自然!( )我们留心观察,(    )会发现许多奇异的现象。
【小题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只要……就 ……    不仅……而且……
【小题2】猪笼草是靠(______)吸引小虫子的。在水温高的地方生活的鱼要是在平常的水里就会(___)。
【小题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2 08: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①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怠倦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后,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要是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②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的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小题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恰当的标点。
【小题2】文中①句中“咀嚼”的意思是_______文中②句中“翻草”的意思是____
【小题3】“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一句中“时刻”指的是这一天中_______的这段时间。句中的“怡”的意思是________
【小题4】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草香”吗?这句话中的“嫩芽”指的是____;“土草香”是指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小题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归纳要点做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乐园。

妈妈,我有书了

这一年,小聂(niè)耳该上三年级了。

学校马上就要开学了,可是,家里的境况比往年更困难。妈妈靠帮人家做针线活挣来的钱,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给孩子交学费、买书呢?为了送聂耳上学,妈妈悄悄地把聂耳爸爸在世时最喜欢的八音钟卖了。学费总算有了着落。可是,书费又怎么办呢?妈妈为这件事非常难过。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的心事。

开学那天,小聂耳一把拉住妈妈的衣裳,说:“妈妈,我有书了。”

“什么书?”

“上课的书哇。”小聂耳笑眯眯地回答。

“妈妈,你看。”小聂耳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两本用香烟盒纸订得整整齐齐的本子。

妈妈翻开本子一看,惊呆了:小聂耳用香烟盒纸工工整整地抄了两本书。一本国语,一本算术。

妈妈看着本子,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小聂耳一边帮妈妈擦眼泪,一边说:“抄书的好处多啦,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还可以练字呢……”

妈妈激动地把小聂耳紧紧搂在怀里。

【小题1】读句子,给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妈妈靠帮人家做针线活挣来的钱,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给孩子交学费、买书呢?(   )
A.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B.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小题2】小聂耳见妈妈闷闷不乐,知道了妈妈的心事。(   )
A.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B.密闭,不透气。
【小题3】小聂耳的学费是怎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画出文中小聂耳安慰妈妈的句子。从中你能看出小聂耳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聂耳没有钱买书,他想了个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从小聂耳抄书这件事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飘浮 游荡 飘荡)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号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始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 飘扬 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的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
全然不知:
2.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合适的词语。
3.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眼睛”加引号?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他为什么要给年轻人讲述这样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