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理解。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卫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人间句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小题1】从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光芒——(___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______)    无际——(___________
【小题2】按文章内容填空。
(1)突然间,一轮(______________)满月从海上升了来。
(2)这时上面有(____________)青天。
(3)下面有(___________)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小题3】作者几处描述的海上升起的明月,你最喜欢哪一处,在文中用“——”画出来。
【小题4】按课文内容填空,有感情地读两遍。
与晚风、_________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________描写的。可是________能够做到与晚风、____为友的,就只是那些___________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一个______________,也是幸事。
【小题5】作者从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绘。
【小题6】你能把古今人有关写月亮的诗句写出几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1 10:5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美丽的鄱阳湖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

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都阳湖就像一面大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天,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令人兴奋不已。

鄱阳湖不仅美丽多姿,它的物产也很丰富。这里水产品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鲤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 鄱阳湖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动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船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鱼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你的物产丰富

【小题1】照样子,写词语
A.
(1)波光粼粼(ABCC式)                 
(2)千军万马(带数字的词语)               
【小题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2)波浪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
(3)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小题3】用“    ”画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
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这是一个  句,分别把  比喻为  ,把 比喻为
【小题5】用“ ”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A.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是从 两个方面来介绍都阳湖的,赞美了 ,抒发了  。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争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高?”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小题1】用横线画出描写白杨树内在品质的句子。
【小题2】写出白杨和边疆建设者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爸爸在看见“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的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