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小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树”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画出表现“我”对田老师“深深感谢”的句子。
【小题3】“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07: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长城在我心中

我的遐思,追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青青牧草,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追寻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塔克拉玛干的万里沙海;还追寻过那远古的黄河故道,逶迤的长江堤岸……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黄河南北的长城,我魂牵梦绕的长城!

在孩提时代,图画中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笔神奇瑰丽的色彩。城墙下有野花的芳馨、小鸟的欢歌;城墙衬着蓝天,绕着白云。那真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这就是祖国的象征吗?”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你就会知道了!”在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后来登上长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为了纪念首登长城激奋感慨的一刻,我拍了一张照片,珍藏至今。照片上,一个少年正在攀登一段极为陡峭的长城,仰起的脸红扑扑的,汗涔涔的,露出几分豪情,也透着几分稚气。我珍爱它,不仅因为它赢得了同伴羡慕的眼光,更因为它记载着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意,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似乎有些神秘,有些幽深,看上去虚幻无形,但我确实地感到它的存在了,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啊,你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倾诉着长城的经历。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阅读链接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长城自建成以来发生过许多场战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战争,抗击匈奴的名将层出不穷,卫青、霍去病、李广……还有明朝抗击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朝后期和满清作战的战争;离我们最近的就是自1933年开始的抗击日本的长城保卫战。

【小题1】读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在孩提时代,图画中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笔神奇瑰丽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似乎有些神秘,有些幽深,看上去虚幻无形,但我确实地感到它的存在了,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提示列出文章的提纲。
题目:长城在我心中
开头:_________________(第1自然段)
中间:(1)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 )
(2)____________________(第3、4自然段 )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自然段)
【小题3】根据“阅读链接”的补充阅读,请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具体,并尝试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小题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小题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检阅台
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出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他出生于(贫苦 劳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富有的人家请了家庭教师,教家里的公子读书。苏步青一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有时听得都chī(    )了。想不到,那位公子由于懒惰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 鼓动)他要继续努力。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成jì(  )都是第一名。
苏步青是(抓紧 抓住)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老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 肯定)这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1.我能根据拼音及语境在文中括号内写上恰当的字。
2.我能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3.从文中哪里能够看出苏步青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请用“——”画出来。
4.第四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落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了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眼睛里。他跳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啦!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看滴下来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
“峨,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即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了,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津津有味)地弹着。旁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苦闷、思索、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  当他下楼时  不禁暗暗感叹道  真努力啊  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小题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上面打“√”
A.
【小题2】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A.
【小题3】用“    ”来出描写优美琴声的句子
A.
【小题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小题5】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