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民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约》,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已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已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其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的事实说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铁路的铺设使芝加哥成为工业重镇,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20世纪初的芝加哥,汽车行驶在有路灯的街头,各种新技术成果新娱乐方式皆在此流行。为解决城市人口猛增带来的交通,居住,环境等压力,芝加哥政府加大了市政建设投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矛盾得以缓解。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个紧要关头,十余天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奇迹。面对挑战,肩负责任,各方人员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支撑壮举的,是强大的建设能力,物质调配能力,是重大战役中高超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能力。迅速决策部署,迅速设计谋划,迅速动员建设,这正是的我们制度的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芝加哥带来了哪些问题?芝加哥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指的是什么?
(4)综上,就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谈谈你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08:0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能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同类题2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 下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创新之船)
材料二 下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于1807年8月17日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罪恶之船)
材料三 下图是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贩奴船船舱和抵港的情景。英国船运业中心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克莱蒙号”轮船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同一时代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结合材料谈谈,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将被运往哪里?
(4)上述材料中的“船”分别代表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重要历史事件。请你就其中一个“船”说明它承载了怎样的兴衰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