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文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采摘。②刻露:刻削裸露。③本:描绘。④安:安享。⑤幸:有幸。
(阅读提示)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朝暮也 修来此
B.遂书以其亭焉 之者谁
C.香而酒洌 仰而望山,俯而听
D.游人去禽鸟乐也   乐其地僻事简
(2)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作者在赏景之时,流露出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1 04: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二红饭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选自《东坡文集》)

(注)①今年:指元丰四年,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庖人:做饭的人。

(丙)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归,居阳羡。阳羡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梁溪漫志》)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______)
(2)粳米尽(______)
(3)问其居所在(______)
(4)谓之曰(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日 中 饥 用 浆 水 淘 食 之 自 然 甘 酸 浮 滑 有 西 北 村 落 气 味。
【小题3】(乙)文写的是“二红饭”,这“二红”指的是什么食物?
【小题4】结合(丙)文的内容,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5】(甲)(乙)两文一雅一俗,苏轼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评。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实,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国,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年九十
②甚矣,汝之不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妆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4】文中将照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___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____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同类题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白雪纷纷所似(____)
(2)俄而雪骤(____)
(3)夜大雪,眠(____)
(4)人问其(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左将军王凝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
B.戴在剡/学而习之
C.未若柳絮风起/起彷徨
D.公欣曰/四望皎
【小题3】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5】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之情。
(2)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的为人风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淡泊无以明  (3)孙叔敖 (4)王封我矣
【小题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1)而 子 辞 请 寝 之 丘 故 至 今 不 失。
(2)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小题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小题5】“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