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某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在时事宣传栏刊出了三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幅度调整军事安全政策,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暴力恐怖事件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

材料二 美国某汽车零部件产地分布表

美国

比利时

奥地利

挪威

日本

韩国

阀门

制动器

加热器

排气机

油泵

弹簧

 

材料三 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然而,入世以来,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不断上升,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采取歧视政策,贸易摩擦不断。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哪一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这种趋势对经济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4)材料三中解决贸易摩擦的国际机构是什么?面对以上情况我国应如何应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27 11:5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