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合作社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1-15 03:1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