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宋代以前,君臣“对坐议事”。从宋太祖开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论道”。导致北宋时期君臣之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当时君臣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当时大臣奏请的事务太多
C.宋太祖人老眼花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0-12 10:5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选集》

(2)材料二所述这个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项政策?请简要概括此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民族篇)

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加强对①、②、③地区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举出一例即可)
(文化篇)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威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两项文化措施?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5)请你简要分析“八股之害”。

材料五:

 
(6)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归纳清朝思想文化的特点。

同类题4

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流,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百度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材料二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春秋铁制农具 (图三)春秋穿鼻环的青铜牛尊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到图二、图三,指出我国古代在生产力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材料四汉初“……(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初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