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望其旗/所向披 逐齐师/至承天寺
B.齐伐我/三人行必有我   衣食所/而死于乐也
C.花君子者/无丝竹乱耳   公战/晓雾
D.不能察/乘奔御风 入见/去后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希望于神灵。
B.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翻译: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理解:曹刿因为担心敌人的伏兵,所以在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时阻止了他。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翻译:曹刿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善于把握追击的时机。
【小题3】“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一说鲁庄公、汉高祖、越王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链接材料一)

(沛公)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②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越王苦会稽之耻,身不安枕席,口不甘③ 厚味,目不视靡曼 ④ ,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⑤ 。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⑥ ,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⑦ 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⑧ 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⑨ ,此孤之大愿也。”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克吴师,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⑩ 吴相,残吴二年而霸。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 256 年冬月二十四前 195 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②飨(xiǎnɡ):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③甘:吃、尝。④靡曼:指细理弱肌的美色女子。⑤干肺:肺气枯竭,比喻力气用尽。 ⑥袭:衣外加衣。⑦渍病:传染病。⑧徼(jiǎo):在此读 yāo,求、求取。⑨偾(fèn):僵死。 ⑩戮:侮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9 05:5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2】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轮战》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地利不如人和也B.又何焉   非不深也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小大之D.天时不如地利 衣食所安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国不以山溪之险( )    牺牲玉帛,弗敢也(   )
寡助之至,亲戚之(     )   小惠未,民弗从也(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小题4】两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共同点是什么?分别怎样做才能拥有这样的前提条件?